廉價石油時代即將終結 稀缺預期之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2日 17:5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文 / 林伯強 關于石油將要耗盡的警告越來越多。快速增長的油價似乎傳遞著這樣的信息——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長可能很快超過供應,因而有人宣告廉價石油時代即將終結。當然,也存在不同意見,認為石油百年無憂,只有投機,沒有危機。對于埋在地下的資源,因不能確切知道其儲量,而且存在技術進步的不確定性,有爭論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國際石油價格今年
對于石油的憂慮總是同原油的儲備與開采有關。據地理和石油專家的估計,地球上的原油儲量可能有6到8萬億桶。容易開采的地層,開采率可以達到60%;貧瘠的地層,開采率可以減到8%-10%。根據美國能源署統計,全世界的平均石油開采率為35%到40%,也就是說以目前的技術,只能探明提取大約總量的一半,即3萬到4萬億桶。人類已經用掉了最容易獲得的1萬億桶,能用的石油可能還有2萬到3萬億桶,其中已探明的約1.1萬億桶。而油田越大越容易先勘探到,并且大油田占了原油儲量的絕大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探明率會呈下降的趨勢,探明的油田的儲量也會減少。在過去的十年里,這種下降的趨勢非常明顯。因此,雖然有技術進步,石油成本還在不斷提高,價格當然也會隨之上漲。 但是,成本增加并不能解釋目前的高油價,至少無法解釋近兩年油價的飆升。事實上,現在世界石油成本(包括勘探和開采成本)仍很低。歐佩克的產油成本僅為6美元/桶,全球平均也不到15美元/桶。有專家甚至斷言,長期開采成本無論如何都不會超過30美元/桶。近期石油價格翻倍的主要原因在于對石油的稀缺預期。歷史經驗證明,石油需求小幅穩定增長不會導致油價大幅攀升。每一輪油價跳躍性大漲,都有其特殊的政治經濟背景。1973年和1979年兩次石油危機,主要由于歐佩克聯合限產和伊朗大幅度減產,導致石油供應中斷。1990年石油危機的根本原因也是海灣戰爭前伊拉克停止出口石油。在影響這一輪油價上漲的因素中,需求快速增長是主要原因。 近兩年全球經濟強勁復蘇導致石油需求量大增,而短期全球石油增產能力難以跟上需求增長的速度,結果導致供不應求。從1999至2002年,世界石油需求年平均增長只有1.1%,而2003年和2004年迅速提高到1.8%和3.4%,比前10年的增長速度快了兩倍。2004年增長量為近30年最大,盡管美國僅增長了2.8%,但中國和印度分別增長了15.8%和5.5%,這讓買家和賣家都大吃一驚,也毫無保留地直接反映在石油價格上。 高需求引起的短期的供不應求不會使油價高居不下。高油價可以導致產能增加,一旦供需平衡,價格就會自然回落。但是,當這種高需求轉變為中長期稀缺預期,廉價石油的時代即將終結。作為成熟經濟體,美國中長期石油消費量增長不會很快;但是中國和印度是發展中國家,經濟高速發展,且由于人口眾多,人均油耗低,需求后勁大,現在的石油消費只不過是剛剛開始。有人預測到2010年,亞洲日進口石油將達到2000萬桶,是美國目前的兩倍。很多人認為,推高油價的罪魁禍首是投機,而投機利用的正是稀缺預期。但投機通常是短期行為,因此單單投機不足以終結廉價石油時代。 除了需求的高速增長,稀缺預期還取決于對如何滿足高需求增長的判斷。不可再生資源的枯竭時間與其消費速度成反比,這是常識,但人們會被高基數時的低消費增長率所迷惑。石油儲備的靜態生命長度指根據目前消費量計算的維持時間,而其動態生命長度是包括年增量計算的維持時間。在高基數情況下,資源儲備既定,將石油資源的靜態生命長度動態化,即使用最保守的消費速度,生命長度也將快速縮短。世界用完第1萬億桶石油花了146年,用完第2萬億桶卻只需25年時間。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在未來20年內,世界石油消費將以每年2%的速度遞增。在低基數的情況下,2%的增長率不會對價格帶來壓力,供給稍微擴張就夠滿足需要。但是,以2004年世界300億桶的消費量計算,2%的需求增長要求供應量增加6億桶,約為目前中國石油進口總量的60%。 油田通常在開采大約一半儲量之后產量下降,只有找到新油田并且儲量相當,才能維持或提高目前的原油產量。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除里海的卡沙甘等幾個開發前景不錯的油田外,并沒有重大的新發現。現在石油公司每年找到的新油源只有120億至150億桶,不足以推遲石油生產相對低迷的狀況。 (作者系亞洲開發銀行主任能源經濟學家,本文為作者本人的學術討論,不代表所在單位的觀點和政策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