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撞海外 環球博弈無疆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2日 13:49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伍剛 來源:中國經營報 走出去的困難 伍剛:非常高興和大家探討“沖撞海外 環球博弈無疆界”這個話題。我們現在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發展道路上積極探索,比如海爾在美國建立了工廠,聯想并購了
我看到張總寫的是“溝通和共享”,王所長寫的是“規則”,鄭總寫的是“法律風險和文化差異風險”,呂先生寫的是“文化沖突和商業氛圍”,請各位解釋一下你們為什么有這樣的看法? 張杰:中國企業走向海外,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溝通”。中國企業的發展時間其實很短,國外的企業按照市場規則運作的時間很長,在競爭過程中,雙方在管理、文化、對市場認知方面都存在很多差異。最大的問題是中國現在非常優秀的企業家,大多數企業家的管理理念還可以,但是外語水平不高,而我們外語水平高的人對中國文化、對中國企業管理的理解有時候又存在一定缺陷。在這樣的前提下和管理人的溝通就存在很大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共享”。我們走向海外核心目的是想把國內資源和國際資源互補,創造雙贏的局面。因此,資源能否有效供給,管理能否有效供給是我們最大的問題。 王琴華:我覺得走向海外實際上就是參與國際競爭,游戲就要有一個游戲規則,簡單地說是市場經濟的規則或者說是參與國際競爭的規則。世貿組織的規則是它其中的一部分。這里不止是世貿組織的規則,最重要的比如說合同的規則、信譽的規則、誠信的規則等等都應該包括在內。所以中國企業走向海外面臨兩個問題,首先中國的市場經濟還有一個過程,不是所有企業都按照市場規則運作。這里面包括我們現在要建立的信用體系,誠信經營,同時還要適應國際問題,在國際競爭中能夠按規則辦事。規則并不排除競爭。講規則并不是說不競爭,而是說競爭過程中要遵循規則辦事,否則要受到規則的懲罰。 鄭永剛:中國企業的發展有一定的歷史背景,我們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有很多機會,但是我們的經濟發展比較粗放一些,我們在法律法制這方面還是比較淡薄的,尤其是我們走出去的一些發達國家實行的是純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而這些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陌生的,實際上也帶來了很大的限制。 第二是文化差異。我們企業走出去很早,但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成功了,凱旋而歸的比較少,什么原因呢?文化差異、理念上的差異非常明顯,我們很多覺得是對的東西人家覺得根本不對,對和不對之間有很多文化、生活方式等理念上的差異。我們在實踐過程中,體會到文化差異對中國企業走出去還是有非常大的制約。 呂立山:我非常認同剛才三位的觀點。剛才張總提的應該是我提的,我自己是律師,而且我們一直強調法律風險這方面的問題。但是我這里寫了兩個詞,一個詞是“文化”,一個詞是“經營環境”。我認為這和整個法律是完全相同的。為什么?因為法律適應于社會文化的要求,法律是表現這個社會對每個人工作行為的要求,所以在這方面我完全同意剛才幾位提到的,我認為文化差異確實比較大。但是以我老外的身份可以再提出另外一個,可能很多中國企業還沒有意識到,就是在國外有很多老百姓對中國企業進入他們的市場還是有一點兒懷疑。因為他們對于中國企業的認識不夠,事實上,中國企業對當地的文化、當地的經營環境理解不夠,當地老百姓對中國企業也理解不夠。所以這方面需要不斷地協調、不斷地學習,經過幾年或者十年左右,接觸多了理解的也自然多了。 我們的優勢 伍剛:我們一直談中國企業走出去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其實我們也要考慮我們走出去有哪些優勢。請各位嘉賓同樣用一兩個詞來描述。 張杰:一個是“成本”,一個是“市場”,我想這不用更多解釋,大家都很清楚。 鄭永剛:我寫的是“低成本、高品質”。低成本是大家都認同的理念,中國成本比較低,但是實際上我們是“高品質”,這在服裝行業中尤為突出,許多頂尖品牌不同程度都在中國制造,我們不僅僅是生產的概念,我們事實上還有創新和制造,這就是中國現在的核心競爭力。其他行業不敢說,在服裝行業當中,我們的制造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因此我覺得“低成本、高品質”也說明了我們的勞動力不單單廉價,而且具有高素質。 伍剛:我們國家的很多商品在出口過程中,都會讓很多國外企業緊張,比如說前一段時間歐洲紡織品貿易的摩擦。我去歐洲的時候,很多歐洲官員說,他們把中國的商品叫做“皇貨”,他們非常緊張,說中國產品的價格低、品質高。可見我們中國企業走出海外,對海外的很多經濟結構產生了比較大的沖擊。我們看一下王局長的題板,她寫的是“勤奮”。 王琴華:剛才兩位老總把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的優勢概括了一下,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人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所以我覺得中國人是最善于學習、最勤奮、能吃苦的,無論是在過去和現在已經走到國際市場上的,包括我們的前輩老華僑,在國外創業的,就是憑中國人的一種勤奮精神。這種勤奮精神不但能夠占領市場也能夠學會規則,能夠在高端上參與競爭。 呂立山:我寫的是成本競爭。我是從外國企業的角度來分析,目前中國的生產成本相當低,但是現在很多外國企業到中國來,主要原因不是這里成本低,因為它們到南亞地區可能成本更低,但是它們為什么要到中國來?就是要進入這個市場。但是中國企業應該理解到成本的優勢是短期的優勢,另外一點就是人力的優勢,這一點要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