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關起大門,然后再優化重組,大部分民營企業所謂的落后產能可能在短期內面臨倒閉的風險;而相應的,國有控股的集中度將提高,這可能是一個必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郭勵弘部長對本報記者預測說。
作者:劉曉午
沙鋼辦公室的李先生正在開7月份的經營例會,在渡過了宏觀調控最困難的時候,他所在的中國最大民營鋼鐵企業又要面臨鋼鐵產業政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我們已經看到鋼鐵產業政策了,沙鋼的產量已經過了1000萬噸了,對我們影響不大。目前正在考慮收購項目,但最重要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7月21日下午5∶30,李先生在電話中對記者說。
但他抱怨:“國企有礦山,我們沒有;鋼廠可以融資,但沙鋼還沒有上市。民營企業困難啊!”
利益格局調整
沙鋼正在找尋礦山支持,以進一步做大做強,但多數民營鋼廠可能面臨淘汰的結局。因為國家發改委7月20日發布的鋼鐵產業政策提出了三條鐵律:原則上將不再單獨建設新鋼廠,現有鋼廠要達到800萬噸的生產規模,同時外資項目普鋼要達到1000萬噸,原則上不允許控股。
鋼鐵產業政策后的鋼鐵力量調整可能會出現這樣一種版圖——鋼鐵產業政策一方面關住了一扇大門,控制了鋼鐵總量,攔住了想擠進來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同時,在大門內,利用行政力量,推動存量優化,拉開并購重組大幕,中小產能的鋼廠將可能被收購或者淘汰。
“先關起大門,然后再優化重組,大部分民營企業所謂的落后產能可能在短期內面臨倒閉的風險;而相應的,國有控股的集中度將提高,這可能是一個必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郭勵弘部長對本報記者預測說。
這種結果似乎讓人想到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不公正待遇,在此種“待遇”基礎之上,中國鋼鐵業結構調整和重組并購大幕已然被拉開。
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司長劉鐵男在鋼鐵新政發布當日否認了鋼鐵產業政策是針對所有制的說法:“市場準入條件的提高符合鋼鐵工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提高市場準入條件的目的就是要淘汰落后能力。對于生產規模較大、裝備水平較高、有一定資金實力的中小企業包括民營企業,只要具備條件并符合產業政策,國家就會支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投資過熱的2003年,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達1445億元,比上年增長96.2%,其中民營企業及外資投資560.8億元,占38.8%。”而進入2004年,民營鋼廠大舉占據普鋼低端市場,國有控股鋼廠紛紛轉入高端鋼材市場。在民營鋼廠產能不斷擴張時,鋼鐵產業政策如同一閘鐵門攔住門外的中小民企,擋住了外資,國有控股大型鋼廠儼然成為未來并購重組的主角。
部分人士對鋼鐵產業政策提高行業準入的作法與國務院“非公三十六條”精神的反差表示不解。“今年兩會前后國務院頒布的‘非公三十六條’已經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包括金融、石油、電力和鐵路等自然壟斷型產業。鋼鐵屬于競爭型產業,但鋼鐵產業政策把一大批民營企業拒之門外,保護國有鋼鐵企業利益,實際是一種市場化的退步。”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綱明評價說。
宏觀調控的長效機制
鋼鐵新政出臺的背景是中國鋼鐵業的高速發展。劉鐵男司長說:“我國鋼產量連續幾年保持了20%左右的高速增長。2004年中國鋼產量達到2.72億噸,已連續9年居世界第一位,是排名第2~4位的日本、美國和俄羅斯三國鋼產量的總和。我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和消費國,成為鋼鐵投資最集中的地區。”而目前中國鋼產量已超過3億噸,不可思議的是在短短幾年時間內走完其他國家要花幾十年走的路程。
中國鋼鐵產能高速度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來自于民企進入重化工業時代的投資推動。民企的介入推動了鋼鐵投資的高增長,受未來市場高預期的影響,中小企業紛紛加入了煉鋼大軍。宏觀調控前,中國第一鋼鐵大省河北省約有鋼鐵企業335家,國有鋼廠只有8家,余下的都是民營鋼鐵企業,平均產能在10萬噸左右,投資過熱造成了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由此,宏觀調控鐵腕最早拍向鋼鐵業,盡管宏觀調控直指煉鋼大軍,但由于2001年、2002年和2003年的新增產能相繼在未來幾年釋放,而需求相對減少,鋼鐵供過于求幾成定局。劉鐵男司長說:“由于我國鋼鐵產能的迅速擴大,鐵礦石需求量急劇上升,今年世界鐵礦價格上升了71.5%。近幾個月來,鋼材價格出現了大幅下跌的情況,生產線材和螺紋鋼產品已出現虧損,鋼材出廠價與市場價倒掛。這一系列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現在出臺鋼鐵產業政策可以看出政府對于今年鋼產量3億噸的一個基本看法,希望把鋼產量控制在這個水平。國家的投融資體制將不會對鋼鐵投資進行新的審批,而是以現在的鋼鐵產業政策為依據。總的來說,這個政策在宏觀調控上形成了一個長效機制,不會出現以前松了就緊,緊了就松的頻繁政策調整。鋼鐵產業政策導向將從控制總量規模轉向存量產權并購,中國鋼鐵巨無霸時代即將來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郭勵弘部長對本報記者說。
不過,這個控制投資政策所帶來的濃厚行政色彩受到了部分人士的不解。
“鋼鐵產業政策是想控制目前產能的前提下,通過兼并重組,做大做強中國鋼鐵產業。但我比較擔心整合的初期效果可能不盡如人意。如果以技術改造后800萬噸的產能標準來整合,一部分企業為了應付生存危機,而突擊上馬新的產能項目,以應付檢查。到那個時候,中小企業鋼廠關閉的很多,但鋼鐵產能卻不降反升,大大突破3億噸,依然產能過剩,這是政策所起的負面效果。”虎杰投資首席分析師張寅說。
“我們不必過于苛求鋼鐵產業政策,也不必對民營鋼企過分悲觀。同汽車產業政策比較,鋼鐵產業政策的最大優勢在于民營鋼鐵企業已經大規模的進入,而且經歷一輪宏觀調控后,一部分民企依然充滿活力,而且越做越大。從競爭效率來講,民企具有天然的優勢。鋼鐵產業政策鼓勵并購重組,現在就看民企鋼廠的能耐了。”郭勵弘部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