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貿易戰悄然打響
前一段時間,美國和歐盟與中國有關紡織品出口配額的糾紛,刺激了國內企業瘋狂加大出口量,以至于全年的配額將在7月份用完。不過,筆者通過一些跡象判斷,這種勢頭即將出現轉折。
根據美國商務部紡織品及服裝局進口統計數字,內地出口美國的棉制針織襯衫、棉制褲子、棉及化纖制內衣等類別出口數量已接近限額。為了避免貨品運抵美國后無法進口,有內地廠商已經表示,決定召回赴美途中的貨船,不少貨船需要掉頭把貨品運回內地。寧波海關通關管理處的負責人稱,在赴美途中的貨品即使到了美國,也會被當地海關封存,而且有很大的可能不予清關,將扣押于保稅倉內,待配額期限結束后的次月開始,以每月放配額5%的數量入關。由于美方倉庫的租金非常昂貴,很多廠商選擇把貨品運回內地空倉存放。另有廠商表示,為保住商譽及長期客戶,惟有以空運形式送貨,使運貨成本大增。
在筆者看來,上述情況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跡象,可能導致中國對美紡織品出口出現轉折,此后的紡織品出口量將會顯著減少,而出口成本可能會明顯增加。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年美國棉花有近一半進入中國市場,在美國對華紡品設限的影響下,2005年上半年經廣東口岸進口的美國棉花的數量和價值,分別下降了46%和62%。顯然,伴隨著一場紡織品貿易戰,一場“棉花貿易戰”已經悄悄打響了。
中國應塑造“軟力量”
“軟力量”(soft power)是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院長、美國國防部前助理部長約瑟夫·奈提出的概念。按照奈的說法,“硬力量”是指軍事、經濟等物質性力量;“軟力量”則指文化、道德等精神性力量。具體地說,軟力量是指依靠某種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教育、價值觀念、政治制度及生活方式的先進性和吸引力,去影響別人或他國的能力。
中國的近鄰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韓國影視產品近年的走紅,就是一種典型的“軟力量”。韓國電視劇、電影和流行音樂在香港以至整個亞洲大受歡迎,不單為該國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其形成的軟力量影響之大,更是遠超想象。在影視和歌曲的潛移默化下,亞洲人民對該國印象亦有所改觀。過去亞洲人民對韓國的印象多集中在該國的暴力示威,非軍事區的緊張局勢等,但現在這些負面形象已被該國當紅藝人和頂尖科技取代。此外,韓國還成功通過各類流行文化產品,塑造了開放民主的社會形象。韓國海外資訊服務部去年把《藍色生死戀2》版權免費提供給埃及電視臺,并承擔配上阿拉伯語字幕的翻譯費用,以增加阿拉伯世界對3200名派駐伊拉克北部士兵的好感。
韓國影視文化產業的興起,與韓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開。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韓國政府開始大力投資發展影視娛樂業,行業規模由1999年的85億美元,迅速升至2003年的435億美元,同年韓國創紀錄地出口了總值6.5億美元的文化產品。以中國的人口之多,文化產品市場需求之大,但在文化產業上,本土文化產業的實力與海外一些國家和地區相比,也表現得太軟太差。以中國市場之大,實在不應該是目前這般的荒涼景象。
(賀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