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聚焦26年后中國改革:從經濟改革到綜合改革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3日 18:31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蔣明倬

  北京報道

  7月12日,整個北京都在大雨之前的悶熱與躁動里。

  釣魚臺國賓館,也醞釀著再一輪經濟體制改革浪潮的前夜。

  這一天,2005年中國改革高層論壇在釣魚臺召開,此次會議的主題為:以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推進體制創新。

  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參加了此次會議 ,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人事部部長張柏林與會發表主題演講,北京市市長王岐山、上海市長韓正、遼寧省長張文岳、陜西省長陳德銘、湖北省長羅清泉也做了主題發言。

  這是發改委本年度再度以高層會議來探討體制改革問題。

  中國改革已進入了新的攻堅階段

  會上馬凱做了題為《新的攻堅階段的改革任務》的主題發言,馬凱說26年來,中國的改革攻克了不少難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展,但在新形勢下,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我們將面臨著許多矛盾突出、涉及面廣、敏感性強的難點領域和環節,改革的系統性、復雜性、風險性也在加大,可以說中國改革已進入了新的攻堅階段。

  馬凱描繪了新階段改革的總體要求和目標: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更大范圍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力爭到201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關專家指出這可能是中央第一次提出全面綜合改革的時間表。

  馬凱提出了攻堅階段的主要推進的六方面改革要點:一是把政府管理體制改革作為重中之重,二是繼續堅持和完善國有經濟體制改革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三是發展現代市場體系,四是健全宏觀調控體系,五是深化就業和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六是繼續擴大開放。其中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被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

  對于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重點則集中在轉變政府職能、繼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等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實質上意味著當局追求建立一種公共服務型政府,按照“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要求,合理界定政府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職責范圍,積極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以及政府與中介組織的分開。在抓好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大眾服務。大力創新政府管理方式,使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過多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觀。

  第二個層面的核心是建立“決策科學、分工合理、執行順暢、運轉高效、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馬凱特別提出了要“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經濟社會管理權責”、“精簡管理層級、擴大管理半徑”

  第三個層面是關于建全民主決策機制。馬凱強調采取多種渠道、運用多用形式廣泛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有學者評論這是胡溫新政“以民為本”思想的延續和深入。

  政府改革既聯接經濟體制改革,

  又聯接社會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

  進入2005年以來,種種跡象顯示中國改革在經歷了25年的迂回曲折之后,逐步接近改革的內核。

  在全國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所作得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繼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其中明確提出了“改革已經開始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更深、更廣闊的方面,涉及到社會領域體制改革、包括文化教育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領域等等,進入全面、整體推進階段”。

  此后不久的4月17日,國務院就出臺了《關于200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制定了本年度體制改革工作的重點。行政體制改革也明確列入其中。

  5天之后,4月23日,停開若干年的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在深圳舉行,全國主導改革的官員和專家群聚中國改革前鋒陣地——深圳,探討落實十點意見。

  而這兩次會議本身就成為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最好的注腳。

  “此次會議與前不同的是,以更長遠的眼光來探討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有學者這樣評論。

  這位學者進一步分析,近期宏觀調控著力解決的投資過度膨脹等突出矛盾和問題,正是改革不到位、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的集中反映。要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成果,必須標本兼治、深化改革。

  6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通過浦東為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作為全國綜合改革的首個試點,標志著國家綜合改革序幕拉開,體制創新全面推進。

  有學者指出中國此前20多年的改革,一直以經濟改革為主導,今年首度舉起綜合改革旗幟,把改革從經濟體制領域引入更廣闊的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等領域,給人以無窮的想象空間。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就說:“政府改革既聯接經濟體制改革,又聯接社會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處于改革的中心環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 他認為,當前經濟體制改革的各項任務大都與政府轉型密切相關。如金融體制改革和大型國有企業改革的滯后等,與政府改革不到位有關。如果政府主導的投融資體制不改變,政府的職能沒有根本改變,這些改革就很難取得實質性進展。

  凡此種種跡象顯示出繼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啟改革歷史進程之后,改革戰鼓再度隆隆擂起。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