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方的談判位置將比去年更趨于平衡”
□本刊記者 張帆 實習研究員 王亦瑋/文
北京7月酷暑,第16屆中美商業貿易聯合委員會(JCCT,下稱商貿聯會)定于11日在這里啟幕。
商貿聯會成立于1983年,向為兩國的高級雙邊經貿磋商機制,但多年間并不為人們特別關注。自2004年度中美雙方華盛頓會議起,商貿聯會升級為副總理級別;中國吳儀副總理率團赴美,雙方一舉達成包括知識產權保護、無線標準等在內的多項共識,突破此前糾纏多時的困境,尤使公眾第一次感受到商貿聯會在中美經濟雙邊問題上具備極強的決策能力。
圍繞紡織品、知識產權、匯率、貿易逆差等一系列問題,一年來中美間又爭端不斷。由此,兩國商界對一年一度的商貿聯會期望非常之高。最終能達成多少共識?雙方能在多大程度上滿意而返?未來圖景將由共同擔任本屆商貿聯會主席的吳儀、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Rob Portman)、商務部長古鐵雷斯(Carlos Gutierrez)聯袂繪出。
紡織品談判不可樂觀
毫無疑問,最迫在眉睫的議題是紡織品。自今年6月11日中國歐盟達成協議以來,中美間能否以同樣方式解決爭端,一直廣受關注。但據商務部人士透露,雙方此次就紡織品問題達成協議的成數不大,“極有可能”達不成任何協議。
“據我所知,談判相當艱難,不要對達成協議抱太大希望。”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對《財經》說。
中方有很多理由要達成一個協議——中美間紡織品爭端持續升級,美國已經對共七類中國紡織品出口實施數量限制;并正對六種紡織品進行調查;在與中歐達成協議確定對十類紡織品以8%-12.5%的增長率確定對歐出口數量后,中國已經發布《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暫行)》。因此,如能在其7月20日正式施行前與美國按“中歐模式”達成協議,自然添彩。
但會談在即,中方已經下調了期望值,據分析主要在兩個方面。梅新育分析,“一是美方承諾對已設限的七類紡織品之外的類別不再設限;二是希望美方對已設限的產品能嚴格遵守242條款規定,不對同一類產品多次設限。”
242條款是中國加入WTO時簽署的工作組報告書對紡織品貿易承諾的一部分,也即美國和歐盟近來所頻頻引用的特保(special safeguard)條款。242條款規定對同一產品的兩次特保時間間隔至少一年。但美國在其國內立法里允許對同一產品經過申請后可以連續重新實施特保。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對《財經》表示,業界可以接受放棄短期的快速增長,以換取長期穩定增長的環境,因為對業界打擊更大的是中美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
“已出現了大批訂單轉出中國的情況。”曹新宇說,“一旦海外進口商在其他地方重新確定供貨基地,就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這個打擊更嚴重。”
為了能在商貿聯會之前就相關問題進行充分溝通,小范圍的磋商先期展開。6月17日,雙方通過視頻開始進行首次磋商。6月24日、25日,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的部分官員赴京討論。
然而,數輪磋商之后,卻是一片沉寂。談判雙方均沒有對外宣布談判進程,人們沒有像中歐談判之前那樣,看到任何達成協議的曙光。古鐵雷斯曾在首輪磋商結束后謹慎表示,“我們應該開明地看待磋商,而非一味地追求談判結果或對此進行預期。”中國商務部人士則透露,早在磋商之前,商務部內部已有共識,要達到像中歐之間的談判結果,難度很大。
據觀察人士分析,中美爭端難以采用“中歐模式”取得突破,原因眾多。
美國國內支持單方面對華設限的呼聲一直很高。“在紡織品問題上,美國政府承受著巨大的國內和國際壓力。”美國制造業行動聯合會(AMTAC)發言人勞埃德伍德(Lloyd Wood)對《財經》說。巨額貿易逆差、失業問題以及人民幣匯率問題,均是美國國內支持對中國紡織品單方設限的重要論據。反觀歐盟,雖然內部支持設限的呼聲也很高,但也有英國、德國、丹麥、瑞典等成員國反對設限。
在實際操作方面,中美之間的情況確比中歐更為復雜。據曹新宇分析,歐盟當時提出磋商的只有兩類紡織品,而美國設限的種類繁多,時間跨度大,有諸多具體問題需要解決。
比如,去年10月美國對中國襪子產品出口設限,為期一年。其中棉制襪子當時仍在配額體制管理下。今年5月20日,配額已經全部用完。將如何解決在配額體制管理之下設限的產品?根據美方海關數據,從5月底美國從5月底起設限的七類產品,截至7月5日,有六類已用完了大半配額,預計7月20日暫行管理辦法正式推行,六類的全部配額都將用完。這些產品將如何處理?美國仍在內部評估期的還有六類產品,并于近日對窗簾布也提出設限調查,這些都須一一討論。
紡織品爭端未決的惡果已經開始蔓延。由于出口前景未明,我國今年棉花進口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這對近半棉花產品出口到中國的美國棉花業,將會產生嚴重影響。此外,同樣對中國大量出口的紡織機械和紡織輔料業也將受阻。
另一方面,盡管業界普遍認為,中美雙方在商貿聯會上就紡織品問題達成協議有重重障礙,且短短數天的會議可能承載不了漫長而艱難的談判,但也不排除談判一方會在此問題上作出妥協,以平衡在其他談判項目中所獲的利益。
眾多議題難有量化承諾
紡織品以外,本屆商貿聯會還會集中討論知識產權保護、政府采購、分銷等問題。但這些議題中的大多數很難在討論上得到定量的結果。
去年的商貿聯會上,中國就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做出了一系列承諾。為付諸履行,過去一年中,中國政府實施了多項工作,包括成立由副總理吳儀牽頭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小組、在全國開展保護知識產權的專項行動、要求政府部門不使用盜版軟件、啟動大規模宣傳活動等。
去年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公布《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適當降低了有關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定罪標準,提高了法律的可操作性。
最初的興奮過去之后,美方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不滿轉而升溫。“我們看到一些積極的態度,卻看不到實質成效。中國有完善的法律,但不能很好地執行。我們希望看到違法者被送進監獄。”美國全國制造業協會國際貿易政策部主管比爾普里墨克(Bill Primosch)說。
今年4月底,美國貿易代表談判辦公室發布的中國知識產權“特別301評估報告”,將原屬“觀察國家”名單的中國升格放入“重點觀察國家”名單。6月,美國商務部負責知識產權事務的副部長杜達斯(Jon Dudas)對美國國會措詞嚴厲地表示,美國政府希望中國加大對仿冒行為的刑事處罰力度,并降低將仿冒行為定性為刑事犯罪的門檻。
今次商貿聯會上,美方應會對中國履行知識產權保護承諾、加強執法做進一步推進。事實上,雙方都清楚中國知識產權執法上客觀存在頗大難度。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美方在知識產權保護上要求如此之嚴,可能也有其他方面談判中獲得更多籌碼之意。
此外,料美方將就政府軟件采購問題與中方磋商。今年4月,中國財政部在《政府采購法》的基礎上,發布了《軟件政府采購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該草案規定,政府采購應當購買本國軟件產品和規定的本國軟件服務,購買非本國軟件則須另行審批。文件中對“本國軟件”有多項認定條件,包括“在中國境內最終形成,且在國內的開發成本不低于總開發成本50%的證明材料”。這意味著,外國廠商要向中國政府提供軟件,需要在中國生產全部產品,且至少要有50%的產品研發在中國進行。
上述文件公布后,美方政府及企業即表示高度關注。據報道,美國商務部技術策略助理秘書本杰明伍(Benjamin Wu)說,“該草案對中國國產軟件的嚴格定義,事實上限制了美國企業在中國發展。”他還表示,布什政府將采取有效措施解決該問題。
一位資深中美貿易專家告訴《財經》,由于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仍未到位,政府采購是美國軟件公司在華業務的很大一部分收入來源。此法案一旦通過,將為美方軟件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建立起市場壁壘。因此,美方可能希望在本次商貿聯會上,達到延緩甚至阻止此項法規出臺的結果。
不過,中國加入WTO時并沒有作為諸邊條約的《政府采購協議》,因此在政府采購對外放開方面并不承擔過多義務。
有關分銷權問題,此次也可能會被提及。為了履行WTO承諾,中國商務部去年4月出臺了《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提前開放外商投資商業領域,包括允許部分跨國生產型企業申請對其他企業所產產品的分銷權。但是具體實施辦法不詳。
今年4月2日,基于上述文件,商務部出臺了《關于外商投資非商業企業增加分銷經營范圍有關問題的通知》,公布了具體申請辦法。4月底起,已有部分跨國生產型公司陸續獲得分銷權。但在保稅區的同類企業是否也將獲得相同權利,目前仍在討論之中。相信此次美方會在商貿聯會上進一步推進開放。
專家分析,此次商貿聯會還可能涉及貿易逆差、市場準入、反補貼等眾多雙方經貿熱點,估計形成實質協議的機會不大。
“同去年相比,今年雙方的談判位置將更趨于平衡。”梅新育說。商務部美洲大洋洲司副司長金旭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在許多領域的談判中,中國沒有多少讓步的余地。-
(本文刊于7月11日出版的《財經》2005年第1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