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國汽車市場大起大落令眾多廠家措手不及,而今年上半年的車市則呈現出回歸理性的特點。
從1-5月的汽車產銷情況看,生產231.45萬輛,同比增長2.58%。銷售227.10%,同比增長4.57%。銷售比生產多出近2個百分點。乘用車生產148.44萬輛,同比下降0.31%,銷售146.59萬輛,同比增長3.63%。銷售比生產高出3個多百分點。
以往中國宏觀調控對汽車市場的影響人們記憶猶新:1991年,汽車產量增幅為40%;1992年為50%;1993年上半年增幅是40%,當年7月以后,政府的宏觀調控使汽車市場增勢跌到10%以內;1994年則只有4.8%;直到1998年增幅都沒有超過10%。
今年7月1日國家《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制》的規(guī)定正式實施,同時北京提前實施歐Ⅲ排放標準。汽車新消費稅預計在7月出臺,進口車輛“落地完稅制”也將實施。
新華信管理顧問公司汽車行業(yè)咨詢中心顧問楊洋在告訴《財經時報》,從上半年幾個車市新政對車市的影響甚微來看,下半年也不會對車市產生根本性影響,因此,從政策層面來看,車市在下半年不會有大的起伏。
安邦集團研究總部分析師王海濤表示,新消費稅在會計上做汽車成本處理,將直接反應在汽車價格上,對汽車消費結構會產生影響,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小排量轎車的消費,限制大排量轎車、SUV的消費。但影響是有限,眼下不會有大的利好政策出臺。
專家認為,宏觀經濟環(huán)境的景氣度對于汽車市場的影響,要比新政策更大。
中汽咨詢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對《財經時報》表示,政府堅持宏觀經濟緊縮政策,使過熱經濟降溫并實現軟著陸,將對汽車市場產生剎車效應。固定資產投資的緊縮,將直接影響商用車的銷量;宏觀經濟的降溫,使消費者購買力降低,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也不再樂觀,會間接影響乘用車尤其是轎車的消費。
(陳曉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