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曉蕾
國產彩電年產7328.8萬臺卻100%依賴進口芯片的尷尬歷史畫上了句號。海信高調發布自己通過信息產業部鑒定、名為“信芯”的高清晰高畫質數字視頻媒體處理芯片,將大眾的眼球從中國彩電業多年“無芯”鏖戰而致的價格戰重新拉回到技術層面。
任何一次技術升級都將是一次實際的洗牌過程。“信芯”的誕生,意味著國產彩電在生產成本大為降低、利潤空間得以提升的同時,同質化競爭的局面也將被改寫。不過如何使其產業化規模擴展到整個行業仍是一個難題。
擺脫搬運工命運
“‘信芯’是我國第一款音視頻領域能自主生產的產業化芯片。”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為海信投入3000萬元研發費用、苦戰4年的成果定下了一個頗有高度的基調。從不輕易對企業某項科技成果組織鑒定的信產部,特別為“信芯”安排了專家級的審查鑒定。
不難看出,作為彩電業政府主管部門的信產部,對于“信芯”的高度認同與格外重視。個中原因正如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安永成教授所言:“這枚‘中國芯’將徹底改變中國彩電整機企業長期扮演‘搬運工’角色,只能賺取產業鏈中微利及同質化競爭的現狀。”
海信“芯”項目總負責人戰嘉瑾表示:“通常美國主要芯片供應商對國內彩電企業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售價約為一個15美元,而‘信芯’的價格則相對很低。”而談及造成價格差距的原因,戰認為:“除了在人員與開發費用上,國外開發成本會是國內的十倍甚至幾十倍,往往要有幾千萬美元的投入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國內此前沒有同類產品,因此在國外實際已實現規模化、成本十分低廉的芯片在賣到國內時,還是會大幅提高售價,以賺取高額暴利。這就好像國內沒有華為生產交換機前,進口交換機的價格十分昂貴,但有了華為之后,進口價格便一下跌了100多倍。”
而海信副總裁郭慶存更認為,除了可在經濟上獲得一些實惠外,“信芯”還預示著中國彩電業已從根本上掌握了研發設計的自主權,可以迅速擺脫“依賴進口時,只能根據外國廠家給你的芯片生產既定功能產品”的同質化競爭局面,開始擁有差異化競爭的優勢。因為體現彩電一切功能和主要附加值的,正是作為所有彩電整機心臟的芯片。
縱深化探入芯片業
而讓海信敢于投入4年時間和3000萬的成本涉足集成電路行業去冒險,是“因為在海信的產業布局架構中,歷史最悠久的就是電視,海信不想也不能丟掉它。”戰嘉瑾這樣表示。
數字電視的核心芯片包括接收解調芯片、解碼芯片及數字視頻處理芯片,而海信正是在最后一處率先打開了缺口。而對于放棄另兩類芯片的原因,戰嘉瑾解釋稱:“不做前端是因為中國的數字電視接收解調標準還沒有制定出來,企業即使想做也無從下手;而解碼部分成熟度已非常高,激烈競爭導致其進口價格已十分低廉,國內企業沒有必要自己研發。”而安永成認為,“解碼芯片已有國際通用標準,研發會涉及到國外專利”的客觀情況也是影響海信選擇的因素之一。
通過“信芯”的成功研發走通了整機生產企業研制前端集成電路道路的海信,接下來還要在芯片行業內繼續擴張。戰嘉瑾稱:“根據高層規劃,海信在芯片領域要分三步走。一是把這一款產品做深,通過把相關芯片的功能集成到這一塊芯片上的高集成度,提高其競爭力。二是以這款產品為核心,派生出幾個產品線,把產品系列化——即根據彩電產品高中低不同的檔次定位和客廳、車載、樓宇等不同的功用定位,將芯片產品針對細分市場,在功能和成本上做進一步的細化。第三則是結合市場技術發展方向與熱點,開拓視頻相關領域,比如IPTV等。”
產業化仍需時日
據稱,目前海信已應用“信芯”完成了2000臺彩電的批量生產并投放市場,而7月初,使用該芯片的高端彩電還將在其5個生產基地全面投產。
不過雖然承認“海信是目前國產數字電視視頻處理芯片產業化最好的企業”,安永成卻同時預言:“該芯片的產業化將更多只是在海信內部實現,其他中國企業則會因太強的敵對意識而不大可能采用競爭對手的芯片。”而在記者的后續采訪中,長虹、TCL、創維、康佳等企業也確實均表示暫無購買“信芯”的打算。
康佳、TCL也都在加緊研發自己的視頻處理芯片,可能很快也會陸續有成果產生。對于由此可能造成的重復研發與資源浪費,信產部產品司副司長丁文武無奈地表示:“這純屬企業行為,信產部不會出面干涉及做任何引導。”
而安永成則表示:“如果企業能夠進行芯片功能的差異化設計,就仍可以擁有一定研發空間,因為一臺彩電至少是需要三四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而戰嘉瑾也稱:“在國外,西門子、PHILIP等彩電制造公司大多也有自己的芯片開發制造能力,但他們在使用及推廣自己芯片的同時,也會使用同行的其他芯片。因為各家芯片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海信的“信芯”只是中國彩電業改寫歷史的一個開始。面臨產業化難題的“信芯”,也將面臨市場更殘酷的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