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陳君南通訊員王爾新、王靜)大學生實習也得通過招聘?近日,中山大學就業指導中心推出新舉措,聯合東莞中心人才市場在該校南校區舉辦了實習生招聘會,讓大三學生和研二學生競聘實習工作,也為他們日后擇業提供了提前熱身的實戰機會。據悉,為大學生舉辦如此大規模的實習專場招聘會,這在廣州仍是第一次。
就業難催生大學生“實習熱”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幾乎所有來尋求實習的學生都抱著“為就業而準備”的心態。他們一方面希望通過實習積累工作經驗,提升自己的就業資本。另一方面,則希望通過在實習期間的表現,爭取企業留用的機會,實現就業。
李同學是某外語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大三學生,她想找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實習崗位。她告訴記者,現在許多同學開始意識到自己在工作經驗、實踐技能方面的缺陷。因此,不少人希望提早進入實習崗位,進行“熱身”鍛煉。與其同來的陳同學表示,如果不利用實習機會積累工作經驗和技能,在畢業找工作時就會很被動。她的觀點很有代表性,因此,本次招聘會的特點之一就是:學生大都只是希望企業能提供一個鍛煉的機會,因而咨詢時幾乎不問實習待遇問題。
企業希望從實習生中覓良才
采訪中,一家參會企業的負責人李先生告訴記者,此次來參會的初衷是希望能從中選擇暑期兼職工作人員,其次是從中挑選適合企業的儲備人才,這樣不僅可以給大學生一個鍛煉機會,還使企業有更充足的時間考察學生,而能留下的學生會因為實習期間對企業有所了解,而縮短與企業的磨合期。
中山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王爾新老師告訴記者,目前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一般都需要有工作經驗,這恰恰是大學畢業生所缺乏的。而舉辦這場招聘會,目的是將大學生就業提前,讓大二、大三學生親密接觸企業,以增加他們的實際工作經驗。此外,讓學生提前到用人單位實習,發現不足后,可以回到學校再進行學習,彌補不足,為未來的求職增強競爭力。為保證大學生實習質量,“我們嚴格審核了參會單位,那些利用學生當廉價勞動力的企業是不允許入場招聘的。”
王老師表示,企業與實習學生都會簽訂實習合同,如果沒有簽訂的話,就業指導中心則會與企業協調,合同主要涉及安全、待遇、時間保障等問題。他呼吁:“其實企業參加實習生招聘會不僅是為自己選才,也是為社會做了件好事,因為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高低,與其是否有實習機會及實習的質量息息相關,所以企業應該有這樣的社會責任感,讓更多的學生擁有實習機會接觸社會。”
學生也應擺正心態
王老師指出,學生在面對實習時也應擺正心態。某科技電子公司招聘主管劉先生認為,學生如果選擇實習時就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社會實踐經驗,就不要在工作和報酬上過于挑剔,而是注重綜合素質的提高。他說:“因為一般公司,特別是生產性企業不會把核心工作交給實習生去做,只會安排其做一些非常簡單的工作,有些學生心高氣傲就覺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其實更關鍵的是學生可以從實踐中了解社會,而學生的這種心態有時候也影響了企業的招聘熱情。”
在薪酬方面,王爾新指出,大多是企業與學生雙方約定服務協議。一般而言,大多企業許諾給大學生一定的實習報酬。他勸學生實習期間不應該斤斤計較企業給自己多少薪酬,進入一些知名企業實習,關鍵是獲得鍛煉的機會和工作經驗。
北京將推行大學生實習證書
大學生在求職時拿什么來證明自己實習過?實習期間表現如何?以往只是學生自己在簡歷上注明,有的為了找工作甚至弄虛作假。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近日公布,“首都大學生實習證書”將在今年暑假開始推行,它將成為大學生實習經歷及表現的有力證明。
據介紹,作為試點,“首都大學生實習證書”將首先在參加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組織的實習活動的大學生中發放,它是一個過程性的記錄證書,內容包括學生所在學校、專業、實習單位、實習表現等內容,其中實習表現部分由實習單位填寫并蓋章,最后由中心統一審核發放。該中心有關人士表示,時機成熟的時候將在北京市大學生中推廣,主要是對實習這項活動予以規范管理。
大學生實習制度離我們還有多遠
對“實習熱”的興起,對北京市推出的大學生實習證書,有關專家認為:這是一種人才觀、就業觀的重大進步,對消除社會對大學生的用人歧視、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有積極意義。應積極鼓勵并培養社會的實習意識,并完善相關的實習制度。
實習制度作為一個成功的人才培養和選拔模式,在許多發達國家已經普遍實行,但在我國,“實習熱”也只出現在學生群體和少數企業中,且絕大多數企業沒有把實習作為一種制度,也沒有對此形成一種概念。
像這種大學生實習專場招聘會,引用一位職業指導師的說法,就是“提升企業、社會實習意識的重要舉措和嘗試”。記者認為,應大力提倡和積極推廣。而北京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推出的“大學生實習證書”則為一大創舉,解決了“實習經驗”的誠信問題。
此外,人才市場是否可以多與學校合作舉辦此類實習生招聘會,促進實習招聘市場的形成?作為企業,是否可建立適合自己的長期實習生制度,積極參與實習招聘活動,以提升大學生實習的針對性和效率,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實習制度的示范作用。記者認為,這樣做,于人才市場、于企業,雖說是感情的長遠投資,但最終收益的將是:培養大學生對市場、對企業的忠誠度。當然,作為大學生,也應由專業實習向就業實習進行轉變,并在實習期間抓住機會提升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種“理解實習、尊重實習、鼓勵實習、保護實習”的良好氛圍。(陳君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