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低利并非萬能鑰匙 中國紡織業遭遇特保困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30日 17:32 《小康》雜志 | ||||||||
傅白水 加入WTO后,紡織品貿易配額取消,中國被認為是最大的贏家,以民企為生產主體的企業更是歡呼雀躍。歐美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紛紛對中國紡織品出口設限,使我國紡織業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
“低價低利”模式的困局 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我國紡織服裝品出口總體增長只有15%左右,但部分紡織服裝品對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出現“井噴”也是事實。截至4月底,我國對美國出口的褲子、襯衫、內衣增幅分別為1422%、600%、917%,與此同時,單價卻分別下降了24.7%、20.5%和43.1%。紡織品出口量增價跌,引起歐美等國的敏感反應。 5月18日,美國對我國出口紡織品的設限品種增加到7個。歐盟決定對中國9類紡織品進行特別限制調查。此外,土耳其、巴西、埃及、加拿大等國也已經或著手準備對中國紡織品出口采取“特保”措施。 既然加入了自由貿易體系,還遭到特保等貿易壁壘,眾多企業很是委屈,其實歐美搞特保,除了歐美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外,民企進行自我反思、查找自身原因是非常必要的。紡織品出口量增價跌,引起歐美等國的敏感反應,也是引起歐美特保的誘因。這反映出中國民企此前一直實施的“低價低利”貿易策略越來越難以維計。 回頭反思近幾年我國民企在國際市場上遭到的惡劣待遇,無論是最近的俄羅斯扣鞋事件,還是2004年的西班牙燒鞋事件,都不過是民企實施“低價低利”策略后遺癥的集中顯現,可以預見如果民企低價低利的狀況不改變,類似的事件還會層出不窮。 雖然民企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但民企在全球產業和貿易體系中,獲得的僅僅是低下的利潤。 目前,我國出口的紡織品多是貼牌、定牌生產,中方企業賺取不到10%的加工費。又如作為中國第一民企大市的溫州,其打火機的總量雖占世界市場70%以上,但在歐洲,溫州產的打火機只能賣到2歐元一只,同樣的打火機外國人買回去貼上牌子再拿到歐洲去賣,價格都在20歐元以上。作為全國出口重鎮的寧波,從電器、服裝到打火機,2004年共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價值120.6億美元的上百類商品,盡管總量大,但出口產品多為代加工等處于產業鏈條底部的業務,大部分出口商品的利潤率均低于10%,有的甚至不到5%。 溫州市鞋革協會秘書長朱峰認為,一些出口民企為了擠入國際市場,多以低價策略為先導,而且沒有長遠打算,不注重產品開發,最終使中國鞋在國際上戴了一頂“低價帽”。目前包括溫州鞋業等中國民企產品所遭遇的阻擊是世界性的,從西班牙的埃爾切,到意大利羅馬,甚至到非洲的尼日利亞,中國民企低價產品受到從當地政府、法律機構以及制造業者的普遍敵視。 正是由于低價低利策略的實施,使得民企生存和貿易環境越來越不容樂觀,從1995年到2003年,中國已連續9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數量最多的國家。僅2004年上半年,世貿組織內共有16個成員發起了101起反傾銷調查,其中針對中國的有23起,占到22.8%,中國仍然是反傾銷的第一對象國,而在受到反傾銷的企業中,民企占了90%以上,在民企大省浙江受到反傾銷困擾的民企尤甚,使得浙江成為我國遭受反傾銷的第一重災區。 中國民企為什么喜歡運用低價低利戰略來攻城掠地呢? 民企所生產的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多為仿制產品、缺乏或是沒有產品的核心技術和開發能力,在高端市場上形不成競爭力是民企不得不實施“低價低利”策略的基本原因。 一個國家或地區依靠低成本完成原始資本積累是正常的,每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都必然經歷這樣一個階段。但這條路是有盡頭的,不可能一直走下去。如果不及時調整發展模式,必然會發生衰退,使自己的生存和生產狀況越來越惡劣。 因為利潤很低,所以沒辦法再投資用于建立自有品牌以及進行自主研發上,也沒辦法建立自有品牌所需要的銷售渠道等,這樣在全球產業鏈和貿易體系中獲利極低。這又反過來迫使他們拼命壓低民工的工資,去追逐更低的利潤,而民工工資低下又使得民工難以有資本去提高自身勞動素質,職工素質不高又會制約民企的升級,這樣形成惡性循環,最終民企掉入低價低利的陷阱。 民企平面擴張戰略的利弊 既然民企低價低利的生產經營模式不斷遭遇各種困境,那么民企為什么對這種生產經營模式抱著不放呢?這要歸結到民企在低價低利背后的平面擴張戰略,正是民企能夠不斷在國內尤其是在中西部進行平面擴張,從而使得民企可以延續低價低利的生產經營方式。 近兩年來,在民營經濟的發源地溫州,頻頻出現民企強強聯合擴張的現象。 正在進行中的溫州民企的做大并沒有實施兼并、控股等通常方式,而選擇了溫州特有的方式,通過平等合并、或組成經濟共同體、或組建松散的聯合體等來使溫州民企迅速做大做強。 溫州民企的聯合做大之風,始于2003年5月。2003年5月底,溫州五洲、堅士、寶得利、霸力、華光等8家鎖具企業決定,在公平、自愿的原則下,8家企業停止各自的經營,破釜沉舟,合并組建超大型單一共有品牌的鎖業航母——強強集團。 2004年2月28日,溫州家具業又開始了聯合。溫州家具集團進行合縱連橫:以契約結盟方式聯合了65家家具企業,成立一個獨具特色的經濟聯合體。 接著,溫州市華迪、江南等9家不銹鋼龍頭企業正式對外公布,將聯合籌建浙江中特鋼業集團有限公司,初步確定注冊資金為6600萬元,預計一期工程投產后,中特鋼業年產值可達150億至200億元。 2005年3月,溫州市拉鏈商會和40多家理事企業提議,出資組建溫州拉鏈集團。 由此,溫州拉鏈行業將出現一家年產值達兩億元的航母企業。 民企除了在溫州和浙江本地進行聯合擴張外,還積極在省外尤其是中西部進行平面擴張戰略,以在不能升級產品結構的前提下,在中西部獲得低廉的土地和人力成本,延續低價低利的經營方式。 據統計,目前百萬浙商在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已經超過2500億元,這些民資除了從事一些房地產開發,以及短期投資于煤礦、油田等產業被媒體喻為炒煤、炒油外,絕大多數都是克隆民企在總部的生產方式,進行平面擴張。 2003年,雅戈爾與重慶南岸區簽訂總投資達5億元的項目投資協議書。擬成立的雅戈爾西部公司,將立足重慶,負責四川、廣西、貴州、云南、甘肅、寧夏、青海、西藏等9個省市自治區的服裝銷售。“如果貼近市場建廠,至少可以降低70%的成本。” 雅戈爾老板李如成表示。 溫州奧康集團攜溫州8大鞋革企業,斥資10億元在重慶壁山縣打造“中國西部鞋城”。 浙江卡森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在卡森甘肅白銀投資了2.5億元,建設皮革生產線;2003年又在新疆投資建立了皮革生產基地。 2000年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近千萬元,與陜西電力系統合資建立了陜西正泰秦沅低壓電器有限公司。 這樣,民企在東部的土地、人力等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向中西部進軍以獲得在東部難以獲得的低成本,在中西部不斷克隆民企原先的生產經營模式,使得民企依舊能在不及時進行產業升級的情況下,繼續保持低成本生產,獲得一定利潤。 民企在國內尤其是在中西部的平面擴張,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民企在東部所遇到的地荒和民工荒等成本困境,使得民企繼續迅速地發展,規模也迅速擴大。但從長遠角度來看,民企的這種路徑依賴似的平面擴張,對其自身來講無疑是慢性自殺。 因為民企通過平面擴張,能繼續實施低價低利的生產經營模式,這一方面導致民企產生了路徑依賴的惰性,難以在產業和產品的結構上,尤其是積極升級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科技含量與附加值等方面下功夫和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使得產品結構難以及時升級。另一方面,導致民企喪失了對產品結構及時進行升級的良機,使得民企在國際市場上錯失搶奪產業制高點和發言權的最佳時機,使得民企產品繼續停留在國際產業鏈的最低端。這樣,一旦南亞和非洲等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迅速發展起來,由于其具有更低的成本優勢,到時中國的民企將難以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 無疑,民企應從積極的平面擴張態勢中轉移發展方向,重點加大產品研發力度,以科技和質量取勝,才是民企走出低價低利經營模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在對外貿易上,民企要改變數量型的低價低利的狀況,必須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競爭力即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從量的擴張到質的增長轉變,提高對外貿易的質量,這是民企挑戰國外特保等貿易壁壘的根本之道,并且也是中國民企今后所要走的必經之路。 (作者系經濟史學研究碩士、青年經濟學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