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之
昨天,我省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和規范聽證會在各界關注中召開了。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價格聽證會事先安排的痕跡少了許多,表現在從一開始雙方就各執一辭,交鋒激烈。這多少讓人覺得民主的氣息、民意的風聲撲面而來。
世人皆知,我國現今舉行的大大小小的聽證會基本上均是以漲價為主,方案已是板上釘釘,在某些地方,聽證會不過是履行一個所謂民主的程序而已,部門利益經常性地在價格聽證會中處于上風。出現這種狀況,原因在于價格聽證會的地位尚不足以形成對相關職能部門的權力制約。一方面某些職能部門迫于壓力,不得不舉行聽證會,向社會大眾表明他們漲價的理由;另一方面,價格聽證會的代表倘若是由民意產生而非事先安排的話,往往會給他們帶來較為尷尬的局面,漲價在民意而言,基本上是不被接受的。于是乎,某些地區的職能部門干脆置價格聽證會于不顧,我行我素;某些地區則相對做一些改良,以緩解民意的不滿。
所謂改良,就是把一些非常態的涉及經濟利益較少的相關價格降一降,而把常態的涉及經濟利益較多的相關價格抬一抬,兩相對比,總體上的價格依舊上漲了。這個招數在古代叫做“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欲擒故縱也。可惜,時代不同了,部門有部門的小算盤,百姓也有百姓的一桿秤。既然要把一切都擺在陽光下,百姓自然能夠看得更清楚,畢竟誰也不比誰更傻。
暫時我們還無法預測我省這次醫療服務價格聽證會的結果究竟如何,但改革的導向在激烈的爭論中已經顯露無遺,亦即“彌補醫療服務虧損”。當然,這個服務是否虧損,是如何虧損的,外界一時也難以確知,姑且不論。然而,來自省消費者委員會的法律顧問李瑾說,6天來共有354位市民以來電、短信等形式向她發表意見,居然無一位表示同意這次的醫改聽政方案。這就讓人不得不深思。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返貧等現象早已是司空見慣之事,如果讓這種不正常演變成常態的社會現象,既是病人的悲哀,也是政府的悲哀。人民醫療人民享,既然是為大眾服務的醫療,其改革的每一個考慮,都應以大眾利益為先。也許彌補所謂的虧損是從所謂的長遠考慮,為的是給大眾提供更為優良的服務——只是,當大眾連基本的服務都不敢去享受的時候,更為優良的結果只能是排斥大眾,迎合精英,從而將大眾醫療蛻變為精英醫療。
醫療服務價格聽證會上的激烈交鋒讓我們看到了希望,聽證會的代表們由于信息公開,帶來了民意,他們辛苦了。交鋒的結果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這個聽證會的屁股不能坐歪了,小我的利益要讓步于大我,讓公眾看到聽證會的希望——聽證會于是才能成為人民的聽證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