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海爾競購美泰 > 正文
 

美國家電拋盤 中國接盤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9日 13:40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鮑輝春 李 超

  上海報道

  海爾遞給美泰克的“初步收購協議書”,似乎正在使事情變得真切起來,但它并不見得比格蘭仕向美的小家電表達“愛意”的傳真來的更有分量。相比聯想和IBM長達四五年的持
續接觸,這樣的“初步”意向,只會讓海爾的戰略收購看起來更像是一場走秀。

  也許,到目前為止,惟一可以確定的事情是,海爾成功地以一種“非常低成本”的方式成為了關注的焦點。這樣的事情每天都會發生,并且給很多人帶來了樂趣。

  雖然,海爾的跨國收購遭遇了中國特色的習慣性質疑,但中國公司的“意向”已經在現實地影響美泰克的股價,這種影響力甚至也到達了歐洲。消息傳來,意大利的咨詢公司已經開始向它們的客戶建議,是時候把你們的公司賣給中國企業了!

  而事情的另一面,美泰克的“求賣”之心已經非常急迫。并且,由美泰克開始,可能引發一場美國家電業的整體拋盤,就像已經發生的美國彩電業的整體消失。

  美泰克的輪回

  10年之內,這是美泰克和中國企業的第二次親密接觸,只不過當年的榮事達換成了今天的海爾,而美泰克則由控股方轉變成被收購的一方。

  在談及美泰克與榮事達的合資公司(美泰克50.5%絕對控股)時,很多人習慣于用“合資公司經營失敗,美泰克退出中國”一筆帶過,但事情并不如此簡單。

  在1996年進入之后,美泰克一度在產品規格和營銷手段上都沒能適應中國市場。到1999年,一條產能120萬的冰箱生產線,每年的出貨量僅僅三四萬臺,并且,有人評論為“外觀難看,定價偏高”。

  “2000年,在陷入困境之后,美泰克開始取代榮事達主導合資公司,并進行了大量的調整!币晃磺皹s事達員工介紹說。除了引入大量的具有國際背景的管理人員,美泰克還改進了產品以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至2001年,合資公司的冰箱銷量已經突破十萬臺。

  但是,“2001年,在調整開始發生作用,合資公司的狀況開始好轉的情況下,美泰克決定撤出中國市場!边@并不是簡單的從中國撤退,而是美泰克全球戰略收縮的開始。

  2001年前后,中國家電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進入了一種更加激烈競爭的狀態,而鋼材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則是更加致命的打擊。

  “整個大環境開始惡化了!鄙虾W寇S咨詢總經理龐亞輝說,“美泰克當時如果想在中國繼續做大,就必須加大投資,但問題是,2000年,美泰克在北美市場的利潤出現下滑,而在中國的投入可能要在數年之后才能逐步得到回報”。在權衡之后,美泰克選擇了退守北美市場,畢竟,它90%的銷售來自那里。

  2001年,美泰克的全球銷售額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43億美元,但利潤卻相對于2000年再次下滑了45%,并由此導入一條利潤持續下滑的曲線。

  2004年,美泰克的銷售額達到了僅次于2003年的47.2億美元,不過,當年卻出現了1996年以來的首次虧損。

  2004對美泰克來說只是更加令人失望的一年,而出售顯然是下降曲線可以想見的終點。

  美國家電拐點

  全球家電企業在2001年都遇到了一個拐點,而不僅僅是美泰克。美國另外兩大家電巨頭,惠而浦和GE也未能躲過這場沖擊。

  GE家電經歷了與美泰克相似的過程。

  1994年前后是GE家電的黃金時代,當年,GE家電銷售額為60億美金,在美國家電市場的占有率到達12%。隨后的幾年內,GE的家電業務持續增長,直到1997年達到創紀錄的67億,利潤率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但在1997年之后,GE家電增長緩慢,銷售額一度下滑至60億美金左右。2001年以后,GE家電和GE照明業務合并,2004年二者又和工業產品業務合并。而合并后,GE家電在銷售上始終未能改變增長緩慢甚至是下滑的局面。

  在GE家電、照明和工業品業務被打包處理的同時,GE的金融服務業務卻在2002年拆分成了四個獨立的業務。而這種反差恰恰反映出GE業務重心的轉移。

  1994年,GE的金融服務業務僅盈利21億美元,但年增長率高達33%,在隨后的幾年中,金融服務的盈利始終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到2001年已經高達56億。2004年,GE金融服務業務的盈利達到81.6億,為整個GE的全年利潤貢獻了半壁江山。

  在GE家電還算成熟業務的1994年,GE的金融服務正在快速成長之中。當2001年以后家電、照明等業務開始沒落時,已經被培育起來的金融服務業務填補了它們在盈利能力上的不足,保證了GE整體盈利能力的穩定增長。

  今天,GE家電昔日的地位已經被金融服務等新興業務取代,盈利能力的減弱使得家電業務對GE來說變得不再那么重要了,甚至可能成為GE未來的羈絆。事實上,最初海爾傳聞的收購對象正是GE的白色家電,而不是美泰克。

  在不同的業務之間轉移,各種業務的生命周期實現互補,這顯然是美泰克和惠而浦這樣相對單一的家電企業所不具備的優勢,但它們也有自己的活法。

  美泰克選擇了出售,而惠而浦也在努力使自己更能經得起風雨。

  同樣是美國的家電企業,惠而浦只有60%左右的銷售額產生于北美,比美泰克表現得更像一個全球公司。

  分布在墨西哥、波蘭、中國、印度、巴西和歐洲等地的工廠和全球化的銷售渠道,給惠而浦提供了在全球整合供應鏈的可能——直接把設計、生產、配送連接起來,為各地市場的消費者提供全球范圍內價格最低、質量最好的產品。而且,這種布局也允許惠而浦將來自局部市場的突然沖擊降到最低。

  2001年,惠而浦的凈利潤率僅為0.3%,成為自1989年以來的歷史第二低點。但在這個短暫的低谷之后,惠而浦的銷售保持了持續的增長,而盈利能力也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

  在總結2004年業績時,惠而浦特別提到三個因素:受人尊重品牌、鞏固的銷售渠道以及全球化的布局。

  海爾接盤?

  有趣的是,我們可以在2004年美泰克為自己開出的一張“藥方”中看到相似的內容:

  我們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在多大程度上適應市場的需求,如何應對來自國外的競爭,如何降低產品價格,鞏固渠道,以及,滿足不斷提升的用戶需求;

  我們的競爭力將在于受到高度認同的品牌,一流的質量管理系統,高效的銷售機構和穩固的物流網絡;

  嚴格的成本管理將是我們成功的鑰匙,必須讓我們的員工參與到成本控制中來。

  作為補充,我們還必須引入一系列新的核心理念:

  快速的創新是成功所必需的。我們的業務是產品驅動的,我們必須創造出“差異化”的產品;

  我們的成功將來自設計和銷售出色的產品,但我們不必,事實上不應該,自己生產我們銷售的所有產品。美泰克完全可以通過品牌、分銷、物流、工程設計、測試等途徑為產品增加價值。采購策略將會使得產品的導入更加靈活快速,同時,在投資較少的情況下,可以拓寬我們銷售的產品線。

  不過,這顯然是一張遲到藥方,美泰克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自救了。美泰克CEO Hake說,2004年我們本希望在這個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占據更好的位置,但現在我們離開這個目標越來越遠了。

  這家擁有100多年歷史的美國家電公司,如今不得不賣身自救,它也許曾經面向正確的方向,但未能邁出決定性的一步。那么,包括海爾在內的外國公司能夠帶給美泰克那些必要的改變嗎?

  無疑,海爾在全球的工廠可以幫助美泰克建立全球化運作的基礎,包括成本控制和全球制造與采購。但在創新、品牌提升和渠道建設方面,海爾能夠給出的幫助將不會太多。

  而對于一直在北美市場艱苦奮斗的海爾來說,收購一家在美國市場占有率超過17%的公司,看起來是不錯的選擇。問題只在于,花錢買來的這份影響力如何轉移到海爾自己的品牌。

  李東生在收購湯姆遜彩電業務之后,曾經和杰克·韋爾奇討論過“如何把湯姆遜的彩電業務搞好”。韋爾奇說,正是因為沒有辦法把它做到最好,所以GE把它賣掉了。

  顯然,收購一家別人無法做好的公司是需要勇氣的,除非你能發現其中特別的“價值”。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頭文字D
頭文字D精彩呈現
瘋狂青蛙
瘋狂青蛙瘋狂無限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