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雜志“民企的新機遇”沙龍摘錄
文/本刊記者 杜亮
“孤獨、困惑”,這是所謂不幸進入壟斷行業的民營企業家的共同感覺。請看汽車業的李書福、旅游業的黃怒波、傳媒業的吳征等9位民營企業家細數“破壟的滋味”。
時 間:2005年5月12日
地 點:青島天泰溫泉高爾夫俱樂部
部分與會嘉賓:
天泰集團董事長王若雄
長江商學院院長項 兵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萬科集團董事長王 石
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
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
陽光媒體投資有限公司主席楊 瀾
陽光媒體執行主席吳 征
青島紅領集團董事長張代理
重慶協信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吳 旭
上海均瑤集團副董事長王均豪
三通集團董事長艾 欣
聚眾傳媒董事長虞 峰
天明集團董事長姜 明
九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遲晨曦
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總裁王 璞
中國中小企業合作發展促進中心主任黎志明
《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社長劉東華
《中國企業家》雜志總編輯牛文文
2005年2月,國務院出臺關于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36條”)。對于這個在民營經濟發展歷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文件,民營企業家們怎么看?本刊與青島天泰集團特邀請部分已進軍壟斷行業的民營企業家進行了座談。
牛文文(主持人):民營企業在中國的生存和發展面臨一個政策和政府環境的問題。近期來看,“36條”公布了,可以說天氣不錯。但對民營企業來說,一年來,好天氣還不是那么持續,溫度有一些變化:去年的天氣有點涼,很多人著了涼,很多人也受了傷。到底怎么樣來看待政策環境?“36條”里面有很多內容,最重要的內容無非是這么幾條主線:壟斷行業的市場準入,還有融資渠道的拓寬,還有政企互動等等。今天大家坐在這里,我想最值得探討的問題就是壟斷行業放開準入,民營企業有多大的機會?怎么樣來把握住這個機遇?已經進入壟斷行業的,滋味到底怎么樣?放開準入到底是一個機遇還是一個陷阱?
進去的味道不大好受
李書福:到今年為止,我們還算是中國第一個真正經國家批準的能夠生產小轎車的民營企業。這個機會給的確實遲了一點,但是我們要奮起直追。
一個不適應你進去的一個行業,你一定要進去,其實味道是不太好受的。
汽車這個行業,確實是技術密集、人才密集、體態龐大的行業。我們要進去,跟那些國有企業去競爭,難度確實很大。玩任何東西都要有一個規則,打撲克、打麻將包括今天的高爾夫比賽,一定是有一個規則的,如果沒有規則的話,就講不清誰輸誰贏。規則不嚴格,就很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你是用球桿打進去了,他用手去抓,放進去,也算一個。
我向在座的民營企業家警示一句,進入“36條”允許進入的行業,千萬要小心,不能盲目地進,進去以后搞不好哪個地方就會出問題。
黃怒波:國家的宏觀調控是需要的,我把它比做一個篩子。但這個篩子眼的大小是由政府來掌握的,而不是用市場的行為調控。就是說它可能把一寸的蘋果篩下去,也可以給你放到兩寸,反正最后留在篩子里的肯定是國有企業。所以作為民營企業,不知道哪天國家把篩子的位置調到多大,會把自己漏出去。目前民營企業就存在這種不安全的心理狀態。大的民營企業,凡是出了問題的,全部是不幸進入了涉及到國計民生的行業。
中坤事實上也是進入了一個壟斷行業:旅游。旅游這個行業其實壟斷得非常厲害。最近建設部發了一個通知,就是涉及到國家級風景區不允許企業租賃經營。其實所有國家級風景區都是企業在經營,國有企業在經營。國家文物局規定所有的文物不允許企業經營,但除了中坤以外的都是國有企業在經營。現在全國32個世界文化遺產點的經營者中,只有中坤集團一家是民營企業。在這三十多個點當中,國際組織從來沒點過紅村的名,因為我們把它當眼珠子來保護。
吳征:我跟楊瀾從事的行業可能在民營企業里面是最難操作的一種。傳媒企業本身除了剛才各位提到的困難以外,還存在另外至少兩種困難:一種困難就是我們對傳媒和意識形態的投資最缺乏游戲規則以及市場的不確定性,使得產業投資的風險程度大大提高。
第二,作為產業的管理者或者是領導人,由于從事的產業比較敏感,所以我們自己本身也經常被置于聚光燈下:有時候經常是沒有新聞別人已經給你創造了一批新聞,你自己都不知道它的來源在哪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新聞?這樣的麻煩苦難使得我們這樣的民營企業更難做。所以在這里我善意地提醒各位民營企業的老板,錢多了最好還是不要投傳媒企業。
奚志勇:我原來是一個政府的官員,也算是一個比較優秀的公務員,但是由于眼紅浙江的企業家都發財了,覺得人家也不比我聰明多少,就想出來試一試,結果一試就遇到一些苦難的事情。我們公司的目標很清楚,做一個上海最大的民辦養老院。養老院做了三十年的方案,一直沒突破,當我們感覺到成熟的時候,正趕上宏觀調控。后來感到跟政府合作很重要,但是又碰到一個問題:做贏利的還是非贏利的,因為政府想做非贏利的,我要做的是贏利的。因為我的背景跟大家不一樣,更了解政府的情況,現在是強勢政府。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民營企業就必須要小心謹慎去做事。
現在不給你,你要好好地積攢能量
胡葆森: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去云南爬山玉龍雪山,政府修了一個索道,你要想省事,可以坐纜車上去:他說什么時候開,你就什么時候坐;他要開快點你就上得快點,他說收多少錢你就得給人家多少錢,你就得聽人家的。這里面也包含著企業運作的規律。上山有很多方法,自己登上去肯定是最艱難的方法。如果現在你不想費勁了,想自己修個索道,上得快一點,就等于分了他的飯碗。你的目的是做一個成功的企業,是想分享登頂的快樂。政府修索道的權利就不要跟它爭了,咱們自己找一個正道。這個正道是什么?就是規律。
王石:我最近穿越北極,帶了一本書,里面有一句話說得很有意思,“你要找時尚,就從歷史上找時尚”,“你要研究歷史你就研究現在”,很有辯證含義。
為什么像海爾、像聯想、像萬科這樣的企業有借鑒意義?因為它們的時間長。我看到很多企業家,蒸蒸日上的那種心態,和我十年前、十五年一樣。那么你的企業能不能走過來?馬上會成為什么樣?要怎樣去做?是有借鑒的。什么叫聰明人?聰明人就是犯錯誤只犯一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做個假定,假定我們現在的政府執行俄羅斯的政策,國有企業全部民營化。大家希望是這樣,如果真的是這樣,是災難還是好事?第一,你有資金能力來接嗎?第二,你有管理團隊去接嗎?如果你沒有資金,沒有團隊,還要去接,那就可能形成俄羅斯那樣的局面。正因為現在不給你,所以你就要好好地積攢能量。
機連著遇,也連著難
王若雄:我一直在琢磨,新機遇是不是意味著新風險?我覺得當年的民營企業有點像病貓,出生的時候名不正言不順,而且一出生就被打瘸了腿,所以走路都是沿著墻角走,然后到垃圾箱偷點吃點摸點,條件成熟又到正常的地方去偷點。不過,當年病貓雖然瘸條腿,但它來得很快,去得也快,撤退能力極強。
可是現在到了聚光燈下,要求我們走貓步了,這是一個麻煩。當明星了,又被獎勵了,聚光燈罩下去了,跑不掉了,這個時候我們還是瘸著一條腿。那條腿是什么?就是缺資金,缺人才,缺很多很多東西,可是還要走貓步,怎么辦?就要裝著不是跛腳,要走得很優雅,可是跛腳裝不跛腳走,更難看。
客觀上講,機遇多,風險也就多,犯錯的幾率也就大。“機”連著“遇”,同時也連著“難”,機遇多了,誘惑多了,犯錯的機率多了,搞不好就會落入陷阱。
全球競爭行業,民企機會不大
項兵:民企從機遇上來講,從重化工到裝備制造,這些行業都是國企獨步天下。任何國企獨步天下的行業必定有最大的效率低下,全世界一模一樣。更有甚者,一把手吃里扒外,出問題只是個時間的問題,所以國企獨步天下的行業必定有巨大的商業機會。無論我們民企具備不具備條件,總會有一幫人前赴后繼地跳進去,什么行業都做。對抗國企民營企業家有信心,這是最基本的道理。2000年左右,一個當時做得很好的民企問我,下一步應該做什么?我說你現在做的行業是全球競爭的行業,再做十年死亡率是95%。我說你就選一些不是全球競爭的行業,比如說教育、國防工業。教育是本土化,房地產也非常本土化。民企做教育、國防工業,至少值得考慮一下。
政府和事業單位要分開
虞峰:我們在做媒體的過程當中,確實碰到了很多當地的廣電事業單位,問你們單位合法不合法,有沒有批文可以做這個。我們一開始也恐慌,覺得確實是個問題,事實上管理機構,中宣部也好,廣電部也好,他們對這些新媒體也不很了解,但是很支持。上個月國務院出了個十號文,就是非公企業進入文化領域的若干規定,這里面破天荒地加了一句,就是“允許非公資本開辦樓宇顯示屏廣告業務經”,說明政府它也是在不斷學習,所以不能把一些利益相關的事業單位所做的事情歸到政府頭上去。
靠左手,更要靠右手成功
王璞:咱們看看過去成功的企業家,多數是靠左手成功。左手是把握機遇、是勇氣、是膽量,是整合資源,是勾兌;右手是核心競爭力,是戰略,是文化。因為我是做管理咨詢的,我看中國的企業這種特點最突出的是房地產企業,包括縣里都有靠對機遇把握而成功的房地產企業。但是我們看一看真正能夠走下去的企業,全國幾千個房地產企業誰能夠最后成功? 靠右手成功的萬科今后還能走一二十年,我是能感覺到的。
與國企比,心理不平衡
張代理:有一年我遇到一件事情,一家國企的廠長跟我說了一句話:“張總,我們中國的國有企業非常非常難。”怎么個難法?“我現在養了幾百個人,去年交了八十萬的稅”。一年交了八十萬的稅,就覺得貢獻非常大了。我當時就有了一個想法:我這個個體戶一年交了一兩千萬的稅,你這個共產黨員干了這么大的企業,才交了八十萬的稅,你還覺得貢獻多么大,你占用了國家多少財產?對比后,有個什么感覺?就是不平衡。
不要總提民營企業
黎志明:我講一個觀點,不要提民營企業,要講中小企業。按照國家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中國企業99%是中小企業,90%的勞動力是在中小企業就業,而中小企業79%是民營企業。說中小企業是一個國際化的問題,我們在對外開放,所以民營經濟的“36條”什么時候轉化為中小企業的“36條”,我認為我們就成功了。所以在輿論導向上,在各個方面,我們要爭取說我們中小企業承擔了國家多少稅收,承擔了國家多少就業,創造了多少財富。
活好,然后大聲疾呼
劉東華:剛才吳征說了一個“剩者為王”,但是你之所以剩下來肯定是打過無數次勝仗,才有機會剩下來。“剩者為王”肯定是慘勝了,所以在座的大部分人雖然“剩者為王”,但像李書福那種激情在民營企業家中不是很多了,可能是埋藏起來了。因為慘勝的教訓使得我們一開始帶著夢想出發的時候,都是想為生存找一個意義,或者為意義而生存,走來走去突然發現生存本身就很難,所以就說我得先活著。活下來之后,有機會再去尋找意義。
2004年對中國企業家階層來講,失落、落寞、估計這些感覺往往大于光榮和夢想。不要斬斷企業家夢想的翅膀。剛才有人說適應環境,還是改造環境?我覺得現在大家首先得活下去。沒有腦袋哪有主意?沒有生存哪有目的?首先學會活下來,比較成功地活下來。活下來,活好,然后還要大聲疾呼。
(本文根據錄音整理,未經討論者審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