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從圖書到電影:黑曼時代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3日 17:55 《競爭力》

    王賢青

  [正文]

  在英國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網站上,有這樣一段話:“過去這些年,在將非常成功的書改編為電影方面,我們有非常驕人的記錄。《英國病人》、《鋼琴老師》、《愛在冰雪紛
飛時》、《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別有洞天》、《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等都成為奧斯卡名片。”

  這段話并沒有什么錯誤,甚至沒有什么不實之處,但是說得不夠準確。至少關于《哈利波特》的部分,它寫得很巧妙,實際上另有故事。

  [小標題]發現

  《哈利波特》在電影方面的第一位知音,也是最大的功臣是黑曼(David Heyman),他既不是英國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的員工,也不是文學經紀人里特的朋友,而是電影界一位獨立制片人。

  黑曼是英國人,大學畢業后到美國發展,尤其是在哈佛大學歷史與藝術系進修后,開始闖蕩好萊塢,并在時代華納謀得高管職位。

  直到1997年,也就是《哈利波特與魔法》在英國出版那年,他才離開美國,回到倫敦,成立黑曼電影公司。

  黑曼和時代華納淵源很深,所以公司剛起步時,就想靠著時代華納,兩家還簽了一份預覽(First-look)協議,也就是說,黑曼在倫敦丹麥街的辦公費用由時代華納報銷,但他找到的電影項目要首先推薦給時代華納。

  每天早上,黑曼都會穿過倫敦Soho區,來到西倫敦電影院附近的辦公室。黑曼只有兩位員工,一個是秘書妮莎(Nisha Parti),另一個就是負責項目開發的坦尼婭(Tanya Seghatchian)。

  每天,他們三個人就像撒網捕魚一樣,對一大串電影項目分析來分析去,看哪個有可能讓他一鳴驚人。

  1997年6月,一個周一的早晨,黑曼照例踱到辦公室,坐定之后,秘書妮莎(Nisha Parti)給他推薦了一本新書,作者沒有任何名氣,但是她周末讀完之后,覺得特別有意思。

  這本書就是剛剛出版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也是英國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首次出版的500精裝本之一。

  這本書的發現者是坦尼婭,是她先從新聞上看到這本書,于是就與羅林的文學經紀人里特聯系,說自己是干什么什么的,希望對方能先送一本看看。

  里特果然免費送了她一本,坦尼婭拿到書后交給妮莎,要求周末好好看看,然后周一告訴黑曼此書如何。

  [小標題]拍板

  雖然此時《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美國版權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但還只限于出版界,英國就更顯得平靜,還想像不到后來能一天銷售上百萬冊的火爆。

  接到書后,黑曼開始認真閱讀,他很快就對魔法男孩的故事入迷了。黑曼說:“沒用幾分鐘,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因為我清楚地知道,它觸動了我,一會兒讓我感動,一會兒讓我開懷大笑。

  “它的人物、情節、魔法,以及歷險故事都很吸引人,我感覺它適合拍成電影。這是我接手的第一批電影項目之一,還不能拿得特別準,但我非常清楚這是個不錯的機會,不容錯過。”

  于是,黑曼馬上將書寄給了時代華納,但沒有直接將書寄給時代華納當時的全球電影部副總裁洛倫佐(Lorenzo di Bonaventura),而是先寄給了他的英國同鄉萊昂內爾(Lionel Wigram),黑曼與他關系很鐵。

  雖然黑曼極力推薦,但萊昂內爾也沒有底,他又聯合同事科恩(Polly Cohen),兩人一起向洛倫佐推薦這本書。黑曼說:“好萊塢是個充滿個性人才的地方,你喜歡的,別人未必喜歡,萊昂內爾可能在洛倫佐身上下了不少功夫。”

  沒過幾天,萊昂內爾就攻克了洛倫佐,他代表時代華納拍了板。

  [小標題]談判

  書寄出去之后,黑曼并沒有靜等消息,而是馬不停蹄,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作者羅林與文學經紀人里特聯系。

  接下來,時代華納派人來與羅林,以及她的文學經紀人談判。

  談判進行得并不順利,甚至可以說很不順利,雙方陸陸續續談了將近半年,從1997年8月一直談到年底。

  時間越長,對黑曼越不利。因為一方面《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越來越暢銷,影響越來越大,價格越談越高。另一方面,談判桌漸漸出現黑曼的同行,想與黑曼及時代華納競爭。

  最后,時代華納贏得電影版權。羅林說,她最后同意將電影版權賣給時代華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黑曼是第一個與她聯系的電影制片人,而且對作品的熱情很高,發自肺腑。二,黑曼承諾電影將忠實于原著,不做太多改動。

  1997年底,雙方終于達成協議。羅林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以及前四部中其它三部小說的電影版權賣給時代華納。同時,時代華納還享有獲得后三部小說電影版權的特別優先權。

  此時,雖然小說剛剛完成一部,但其銷售形勢已經非常可觀,真像有魔法一樣,供不應求,還獲得幾項圖書大獎,所以時代華納的最后出價也很高。據說羅林至少得到100萬美元左右(也有報道說50萬美元,時代華納與羅林都拒絕就此事核實)。

  不管是50萬美元,還是100萬美元,對于一個首次發表小說的作家,都是一個天價。但對于時代華納,這只是零錢而已。這是時代華納公司歷史上最得意的交易之一,它拿一點零錢換來兩座金山,一座是電影版權,一座是哈利波特的商品化經營權。

  [小標題]炒作導演

  在得到電影版權之后,對于一般電影公司來說,下一步自然應該是拍攝準備工作,但對于時代華納這樣的巨頭來說,下一步是炒作,包括導演、演員、劇本、經費等等。

  首先是導演問題。在好萊塢,首推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他身價最高,名氣最大,是票房保證。即便最后很可能談不攏,但將他列入導演候選人名單,本身就是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極大宣傳。

  當然,沒有時代華納請不動的導演。很快,斯皮爾伯格就開始與時代華納、黑曼,以及羅林接觸,但談判最后沒有成功。

  據黑曼后來介紹,關鍵在于斯皮爾伯格與羅林互不相讓。

  此時已經將近2000年,雖然距時代華納1997年底得到電影版權,只有短短兩年時間,但《哈利波特與魔法》已不是當初的《哈利波特》,這已經紅遍天,羅林小說已寫到第四部,并出版三部,總銷售量已經接近1億冊。自然,羅林也不再是當初的羅林。

  更重要的是,在1997年談判中,與一般作家對電影版無權過問不同,羅林得到一個殺手锏,那就擁有“否決權”,包括導演、劇本、演員等一系列問題的否決權。

  斯皮爾伯格的條件是,如果他出任導演,這部電影必須與他的夢工廠聯合制作,而哈利波特必須由曾經演過《第六感》的美國童星哈利·喬·奧斯蒙特(Haley Joel Osment)出演。不僅如此,他還要求電影在美國拍攝,并且不排除做成類似《玩具總動員》等動畫電影的可能,電腦效果將在電影中擔當重要角色,尤其是魁地奇比賽部分。

  斯皮爾伯格的條件遭到羅林強烈反對。羅林出于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忠于原著的理想,堅持電影要在英國取景、拍攝,所有演員也最好都是英國的。

  盡管時代華納不斷撮合,但兩人都不愿意妥協,最后斯皮爾伯格不得不退出,因為羅林有否決權。

  此后,時代華納又提出其它頂級導演人選,包括羅伯特·澤米基斯(Robert Zemeckis)、羅布·賴納(Rob Reiner)、泰瑞·吉列姆等。

  經過幾輪炒作,導演人選最后定為曾經執導《小鬼當家》(Home Alone)和《窈窕奶爸》(Mrs Doubtfire)的哥倫布(Chris Columbus)。因為他有小孩,因為他成功地執導過兒童影片,更重要的,因為他承諾忠于原著。

  除了導演問題,還有改編問題。

  羅林是小說原創者,她提出自己不想再親自寫劇本,但編劇寫出來的每一章,她都要過目,以檢查是不是忠于原著。結果,好萊塢沒多少人愿意干,直到最后史蒂夫•克羅夫(Steve Kloves)接過重擔。

  通過對導演與編劇人選的炒作,時代華納其實在不斷告訴觀眾,電影將絕對忠于原著,這與好萊塢喜歡添油加醋的做法并不相符,但此時忠于原著可能是最大的賣點。畢竟,此時《哈利波特》前三本已經占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前三名。

  除了導演與編劇之外,時代華納也沒有放過對燈光師、攝影師、音樂人等人選的炒作,最終,各個崗位都大腕云集,使整部電影更值得期待。

  [小標題]炒作演員

  當導演與編劇的問題搞定以后,接下來就是演員陣容安排。

  在演員問題上,不知道是哥倫布有意讓步,還是與羅林心有靈犀,羅林的演員提名幾乎全部通過。

  此時距原定的夏天開機時間已經不遠,媒體甚至懷疑電影已經不太可能按原定時間開機,但時代華納并沒有因此而輕易的敲定演員陣容,放棄炒作的機會。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以及整個電影系列,主要有兩組演員,一組是魔法學校的老師,另一組則是波利波特與他的伙伴們。

  對于第一組,時代華納重在追求明星效應。羅林主張用英國演員,時代華納就組織英國最強大的演員陣容。首先是蘇格蘭第一明星羅賓(Robbie Coltrane)出演魔法學校老師,哈利波特的朋友海格,然后阿蘭•瑞克曼(Alan Rickman)、理查得•哈利斯(Richard Harris)等一大批明星先后進入主要演員名單。

  對于第二組,制造明星效應不如搞一次萬里挑一的選拔來得轟動,而且省錢。

  當應聘哈利波特的消息公布以后,前來報名的孩子超過6萬人,但是經過數輪試鏡,沒有幾個能堅持下來,包括圣誕明星杰米(Jamie Bell)都被淘汰出局。

  哈利波特演員的新聞炒持續近半年時間,直到2000年8月底,離原定開拍時間不到一個月時,劇組才找到理想人選,他就是11歲的幸運男孩丹尼爾(Daniel Radcliffe)。

  丹尼爾是被制片人黑曼與編劇史蒂夫•克羅夫發現的,兩人在一個劇院的觀眾席上,而不是舞臺上發現了他。黑曼認識他的父親,而丹尼爾也曾出演過BBC改編的狄更斯名著《大衛•科波菲爾》,黑曼一眼就認出了他。

  對于這部電影,據說時代華納投資預算達1億美元,黑曼怎么花都可以,但影片必須能一鳴驚人,火爆全球。

  黑曼當初拍《短途旅客》時,預算只有6萬美元。這一回,他倒不缺錢花,但壓力反而更大。電影開拍后,他每天工作近20個小時,直到最后制作全部完成。

  當然,黑曼的付出很值得,他不僅一下子從優秀制片人變成全球知名制片人,而且很快擠身最富有的制片人行列。

  [小標題]特殊廣告

  當電影正式開拍后,時代華納關于導演與演員的炒作告一段落,隨即轉入廣告時段。

  與一部普通電影不同,在海報、燈箱、電視短片等常規廣告之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已經有四部分特殊廣告,這些廣告不僅極大地宣傳了電影,還使時代華納提前收回電影投資,甚至獲得了足以與票房收入媲美的收益。

  第一部分特殊廣告是圖書銷售。到2000年9月,電影正式開拍時,《哈利波特》系列前四部小說累計銷售量已接近1.5億冊。其中前三本霸占《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前三名,第四部剛出版就再破銷售記錄,兩天銷售300萬冊。

  同時,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銷售到200多個國家與地區,哈利波特的知名度甚至超過聯合國秘書長安南,這為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全球票房上座率打下了非常扎實的基礎。

  據專家估計,與《泰坦尼克》、《蜘蛛俠》、《星球大戰》等影片相比,時代華納大概只需這些影片宣傳成本的三分之一,就能達到與他們不相上下的宣傳效果。

  第一部分特殊廣告,時代華納不用花錢,而第二部分特殊廣告,不僅能同樣有效地宣傳影片,而且還能幫時代華納掙大錢。這就是以特許經營與交叉營銷為主的商品化經營,是電影公司延長收入鏈條的重要手段。

  在運作《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之前,這種手法在好萊塢已非常流行,時代華納更是高手之一,《蝙蝠俠》就是它的代表作,這部影片僅特許經營收入就達到6.7億美元。

  時代華納宣布拍攝《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不久,可口可樂即找上門來,以1.5億美元買斷電影的全球獨家聯合營銷權,這一價格還打破了好萊塢影片聯合營銷價格記錄。

  可口可樂的參與,不僅使時代華納一下子收回全部投資,而且有全球頂尖的營銷手高相助,時代華納簡直不用再拋頭露面,電影就能被宣傳得盡人皆知。

  但時代華納并沒有因此休息片刻,而是開始四處推銷電影的特許經營權。

  世界上最大的三家玩具商,丹麥樂高(Lego)、美國的Mattel,以及孩子寶(Hasbro)分別以4000-8000萬美元不等的價格,獲得了將《哈利波行與魔法石》中人物、棋盤等做成玩具、紙牌、紙牌游戲等產品的權利。

  到2001年6月,離電影公映還有近5個月,商店里已經到處是《哈利波特》玩具,既有主人公哈利波特,他的小伙伴羅恩、赫敏,魔法學校校長鄧不利多等8位主要人物造型,還有霍格沃茲城堡、海格的小屋、魔幻棋室等電影場景。

  Mattel發言人稱,到2001年底,僅哈利波特的“隨身用具”銷售額就已經達到1.5億美元。

  幾乎同時,美國著名的游戲商電子藝界(EA)從時代華納購得《哈利波特》電子游戲開發權。

  可口可樂與幾大玩具廠商的熱情購買只是個開頭,接下來,時代華納收獲不斷。

  2000年10月,德國Eichborn出版社從時代華納購得哈里波特日歷在奧地利與瑞士的銷售權。

  2000年11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英國出版社布魯姆斯伯里向時代華納購買哈利波特日歷、日記、信紙、通訊錄等哈利波特商品在英國的特許經營權,為期兩年。

  2000年12月,德國Achterbahn出版社向時代華納購買書包、掛歷、筆記本和T恤衫等哈里波特產品在德國的特許經營權,有效期三年。

  到2001年11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公映時,已經有80家公司向時代華納購買約2000種《哈利波特》商品的特許經營權。

  第三部分特殊廣告就是網絡營銷,時代華納在購得《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電影版權與商品化經營權的同時,還獲得了注冊網站的特權,公司很快建設了100多個哈利波特網站,并對各種私自注冊的哈利波物域名進行起訴、清理。

  當哈利波特與他兩個小伙伴的造型出來之后,馬上更新到所有哈利波特網站,并在這些網站上介紹拍攝過程,放一些精彩場景圖片等,吸引各種訪問者。

  第四部分特殊廣告策劃一些有創意的活動,比如,書中哈利波特有出生時間,他們就組織“哈迷”們為哈利波特過生日,舉辦“小魔法師”比賽、哈利波特模仿秀,以及各種主題的聚會等,既宣傳影片,又能讓更多的《哈里波特》書迷變成哈利波特影迷。

  [小標題]票房大捷

  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公映前夕,時代華納發起超大規模的常規廣告運動,為影片宣傳進行最后沖刺。

  時代華納此項廣告預算高達4000萬美元,不僅向電視臺、報紙、雜志、網站投入的大量廣告短片或宣傳畫,還向電影院派發了無數海報及有聲廣告。在這方面,時代華納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本身就是傳媒巨子,旗下有美國在線、CNN、華納有線等巨型傳媒。

  公映前夕,時代華納還宣布將在3600個影劇院8000個屏幕上同時首映,其規模不亞于《泰坦尼克》。作者羅林也放下新書寫作,全天候地幫時代華納進行影片推廣。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果然不負眾望,2001年11月中旬開始公映后,北美票房第一周收入就達到9350萬美元,打破了《侏羅紀公園之失落的世界》的首映紀錄。10天后,總收入超過1.5億美元,超過了《星球大戰》。

  最終,在全球電影票房總收入排行榜上,《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以9.84億美元的驕人戰績,幾乎超過《侏羅紀公園》、《蜘蛛俠》、《星球大戰》等所有經典影片,名列第二,僅次于《泰坦尼克》,首戰告捷。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頭文字D
頭文字D精彩呈現
瘋狂青蛙
瘋狂青蛙瘋狂無限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