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中歐就紡織品貿易達成一致 > 正文
 

中歐紡織品貿易談判引發的話題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0日 16:34 第一財經日報

  與其事后“碗”里搶,不如事前“鍋”里爭

  本報記者 王斌 發自上海

  在全球自由貿易體制下,類似紡織品貿易的博弈將不斷發生,我們的企業與行業協會,亟須好好補上“為談判作準備”的一課

  這幾天,寧波洛茲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畢瀚波一直奔波在公司和寧波市服裝協會之間,他希望在商務部《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正式頒布之前,將企業的一些意見通過行業協會傳達給上級有關部門。

  “我們希望商務部在細化配額分配方案時能夠考慮像洛茲一樣的企業,我們的產品以往通過貿易公司轉口歐盟,屬于有生產能力但無出口業績,有可能拿不到新的出口許可證。”昨天,仍在辦公室加班的畢瀚波在電話中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盡管我們已經表達了一些想法,但畢竟聲音還是太微弱了。”

  據央視國際報道,即將出臺的管理辦法將根據不同地區、不同企業類型和不同商品品種,對我國出口紡織品進行數量管理,出口許可證將全部采取無償切塊分配的方式發放。談判前后的中國企業

  根據中歐紡織品貿易談判協定,中國將采取“主動配額”規范相關企業出口行為。在具體的細化分配方案即將公布前,各個紡織服裝企業紛紛通過各種渠道反映“心聲”。

  除了洛茲這樣的公司,更有上海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紡織控股集團等74家上海紡織服裝出口企業,于本月15日連夜起草“陳情書”遞交商務部。它們建議,在確定對歐紡織品出口增長比率的分配方案時,以12個月的出口基數為準。

  看得出來,企業急了。

  那么,在中歐談判之前,企業哪里去了?

  曾擔任WTO紡織品協定貿易談判代表、現任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主任級咨詢員李月印表示:“相比歐美,我們在貿易談判中,來自企業以及行業協會的聲音顯得有些微弱。”

  在李月印看來,本次中歐雙方簽署《備忘錄》,商務部在談判過程中更多是考慮了我國整體的貿易利益,而企業作為談判結果的直接承受者、行業協會作為相對獨立的機構,其聲音表達得卻不夠充分。

  李月印指出,歐美政府機構在談判時不僅考慮貿易利益,也更多考慮其整體產業利益,這跟行業協會通過各種渠道給政府機構施壓不無關系。

  “即使是現在面臨如何分配這些‘主動配額’,商務部向相關行業協會及企業征詢意見時,很多出口企業也不得不為了爭取更多的‘蛋糕’,而不愿意或者不敢發出與眾不同的聲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國際貿易問題專家梅新育博士指出,中國的企業往往是因為各自的利益訴求不一,在談判前、甚至談判結果出來之后,都很難團結起來爭取行業發展的整體利益。面對日益頻繁的貿易摩擦與爭端,如何以更加專業的精神來應對,并力爭達到整體行業利益最大化,已經成為相關協會及各個企業面臨的一個課題。歐美做法值得借鑒

  “其實,中國相關企業及行業協會也一直希望在貿易爭端發生時積極發揮作用,但由于文化傳統、政治體制等因素,我們的企業、行業協會發揮作用的方式與歐美不完全一樣。”梅新育表示。

  據梅新育介紹:“歐美各相關協會比較多地通過媒體公開宣布,并通過議會向行政部門施加壓力,而包括我國和日本在內的東亞國家,則較多地通過行政部門主持的行業協商、調研等活動來反映企業的意見。”

  事實上,由歐美行業協會所代表的產業利益集團不斷游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政府部門的談判立場。今年4月8日,歐洲紡織服裝組織在歐洲議會旁的公園里,放飛了100萬只氣球。據稱,這代表著中國紡織品將會使歐盟紡織服裝業消失100萬個工作崗位。在強大的游說集團壓力之下,一直推崇自由貿易政策的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也不得不宣布對數量激增的中國紡織服裝產品進行調查。

  本月11日,在中歐紡織品貿易談判結束后,曼德爾森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并不希望將已經取消的配額制再發生逆轉,但是我已經可以得出結論,無論是從經濟還是政治角度而言,我不得不提出一些行動,來管理一個對歐盟部分成員國來講的危險情況。”曼德爾森的發言似乎也印證著各個利益集團游說壓力所帶來的效果。

  而在中歐貿易摩擦問題上,也應驗了“得寸進尺”這一中國古諺。

  6月15日,也就是在中歐雙方剛剛簽署紡織品貿易《備忘錄》僅三天之后,曼德爾森就宣布要對中國鞋展開反傾銷調查。據德國之聲報道,曼德爾森上周三在布魯塞爾同歐洲鞋業聯合會代表舉行了會談,會談時,有400多名歐盟國家的鞋業工人手提中國鞋子在歐盟總部前示威。行業協會又一次開始通過游說的方式達到保護其利益的目標。

  令人欣慰的是,國內相關行業協會已經顯現“取經歐美”的意愿。日前,中國皮革協會已經提醒各相關企業要密切注意事態發展,以積極的態度應訴和應對。

  在全球自由貿易體制下,類似的博弈將不斷發生,我們的企業與行業協會,亟須好好補上“為談判作準備”的一課。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網友裝修經驗大全
經濟適用房之惑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變質奶返廠加工
第8屆上海電影節
《頭文字D》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林蘇版《絕代雙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