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中國品牌應該樹立自己的形象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0日 08:50 東方早報

  吉姆·諾蘭(美國)

  中國是時候在世界(尤其是美國)面前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了。美國人對中國知之甚少,但自1978年以來,他們對這個重新開放的東方古國卻好感莫明。

  打出“中國品牌”仍然可能,但機會的窗口不會永遠敞開。在此起彼伏的批評聲中,
中國的選擇不外乎:表述自己,或是被表述。

  今年早些時候,若戈比國際基金會做了項調查,發現六成的美國人對中國“印象”不錯。在接受調查的1200人中,更有近半以為中國是美國的重要盟友,而這當然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詳見wwwcommittee100org)。“印象”其實不是印象;誤會仍然是誤會。在多數美國人那里,所謂“中國”只是一片有待充填的空白。

  筆者早年參予過不少政治競選活動。作為組織者,我的任務就是向選民“推銷”自己的候選人,如果可能,也指出對方候選人的不足。在美國,營銷專家追求著完美的“品牌”形象。它們中有一些的確令我過目不忘:通用電器———“我們把美好的事物照亮”;好馬特賀卡———“關心他她就送給他她最好的”;某航空公司———“在同一片藍天中飛翔”。

  最近,在上海復旦大學的一堂課上,我讓學生們用正面的語匯表述自己的國家。他們幾乎是不假思索地說到“愛好和平的”、“友好的”、“勤勞的”、“謙虛的”、“寬容的”等等。接下來幾分鐘,他們便打造出以下“品牌”口號:

  中國———給你一個大世界;中國———和平世界的和平伙伴;中國———變化世界中的和平力量;中國———擁抱現代世界的古老民族。

  而后,一位學生談到,在元朝以后的六個多世紀里,中國從未侵略過他國。這讓我大為詫異———我敢打賭,一萬個美國人里也沒有一個知道這一驚人事實。于是,我也有了———“中國———與世無爭600年!”

  當然,中國“空白”也意味著,“別人”同樣有機會書寫這個偉大的國家。但也許用的就不是“勤勞”、“勇敢”這樣的褒義詞,而是晦暗、負面的語匯了。所以,沉默并不總是“金”。因為“形象”遠比“信息”來得重要,就像美國報人說的,“一副圖勝似千言萬語。”

  中國只有一個,但中國的樣子卻因人而異。比如說我,成長于1950年代初的美國,那時中美正在朝鮮半島熱戰。連環畫和新聞影片都告訴我,在遠方,善良的美國青年,正在與謀求霸權的紅色專制國家戰斗。但對中國人來說,則是另外一幅圖景了:當美國軍隊迫近鴨綠江,是人民解放軍在挺身保衛祖國,抵抗帝國主義。

  今年,我63歲了。華盛頓的許多決策者都是我的同齡人,他們心中或猶殘留50年前的碎片。這并不奇怪,所謂“印象”總是“印”在腦海里的。

  但印象也并非一成不變。就說上海的姐妹城市芝加哥。許多年來,“芝加哥”幾乎等同于“卡彭”———這個黑幫老大在1920年代控制了芝加哥,也成為這個城市的“代言人”。作為芝加哥附近來的人,我常常遭遇這樣的尷尬:當我提起自己的家鄉,人們立馬會想到橫行街頭的匪徒,和“噠噠噠”的機槍掃射。

  當然,這都是在邁克爾·喬丹出現之前了。當這位公牛隊的后衛開始他的征服,當他在窒息的壓力下綻放燦爛的笑容,卡彭便成了過去時。人人都希望能夠成為像喬丹那樣的人,人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新芝加哥———喬丹的芝加哥。

  如今,我已不再關注NBA(部分原因是喬丹不再打球),但我知道姚明。這位中國的籃球中鋒或可為中國扮演喬丹曾經扮演的角色。他高大,而中國廣大;他聰明、謙虛、勤奮而且風度翩翩———我聽說,而這或許也正是中國希望塑造的品牌形象。

  對人對事,美國人總是急于得出結論,因而未免失于草率和魯莽。中國人剛好相反。在復旦大學做“外國專家”的一個多月里,我接觸了不少中國人,他們相當謙虛,有時甚至到了瞻前顧后、含糊不決的地步,至少在觀察國際問題的時候是這樣。

  當然,打造國家品牌并非易事,也不無風險。首先,你需對本民族的核心價值觀有著水晶般通透的認知,然后,辨別出能夠為世人所普遍認同的那部分(比如重視家庭、平和謙讓)。

  在被表述之間,表述自己。幫助世界了解中國,你還有比我的學生們更好的靈感么?不要太謙虛哦!

  (作者系伊利諾斯大學政府和公共事務學院的資深教授。陳家喜、邱家軍編譯)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品牌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網友裝修經驗大全
經濟適用房之惑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變質奶返廠加工
第8屆上海電影節
《頭文字D》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林蘇版《絕代雙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