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合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9日 10:17 《財經時報》 | ||||||||
不記得這是大型國有IT集團的第幾次重組了,上一次的重組還沒完,更大的重組又來了。以CEC為例,組建CEC的初衷是接手原電子部的數百家部屬企業,但長期以來,CEC一直存在產業整合嚴重不足、同業競爭嚴重的問題,重組更成了家常便飯。 這幾年,CEC的口號就是:“重組再重組、改制再改制、上市再上市”。
普天又何嘗不是如此? 歐陽仲謀上任伊始便想整合一盤散沙的普天,并大量撤消二級公司,以便進行更直接的掌控,雄心勃勃的歐陽仲謀最后黯然消失于雙規傳言之中。 憑借過去的資源和優勢,CEC和中國普天都希望成為重量級的企業,由于這兩家分別出身于前電子工業部和郵電工業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電系和普天系都在爭奪信息產業的龍頭老大地位。 但大合并就能做大做強嗎? 山雨欲來風滿樓,國資委下四大IT集團重組的傳言四起之時,人們不禁為這幾家企業的命運擔心。 IT業主要還是一個技術驅動,如果沒有清晰的產權制度、積極的創新精神,就算有再多的資源,很快也會成為明日黃花。 以搜索引擎市場為例。 當雅虎1996年一統江湖,成為互聯網巨無霸時,GOOGLE還沒成立。但就憑著幾桿槍,加上風險投資商先期并不充裕的幾百萬元投資,GOOGLE專注于搜索技術,不斷創新的精神,在雅虎上市成為巨無霸將近十年之后,成功上市并迅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媒體公司。 國內有巨龍的教訓。 在雅虎上市的前一年,巨龍成立了。巨龍由數家國有企業組成,其中包括537廠、513廠、738廠等,彼此都想占領住王牌市場后繼續擴軍,于是,巨龍通訊的“內戰”頻頻給了競爭對手太多的機會。 “巨大中華”(巨龍、大唐、中興、華為)曾以巨龍為首,但到1998年,巨龍30億元的銷售額只是民營企業華為的三分之一,2001年后,華為的銷售額達到255億元,利潤超過20億元時,巨龍的銷售額卻不足4億,虧損了9000萬元。 時下已經再沒有人提起巨龍。 體制問題決定了一切。 CEC、普天、CECT、長城都是國有IT巨頭,但誰知道這些公司幾年后誰還能保值增值,誰已經變成了又一個巨龍。 如果把這幾大巨頭燴于一爐,表面上,各種可見的資源得到了有效的分配,國資委的資產得到了優化,但IT行業最有價值的人才和創新精神可能又將面臨一次考驗。 也許,分而治之更能保持各家企業的活力,實踐已經證明,把已經有的子公司在適當的時候分拆上市,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但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他已經不關心這幾家企業了,因為他們發展得不好,內耗嚴重,雖然資產數量不少,但與民營的華為等企業相比缺乏活力。 不管是“燴為一爐”還是“分而治之”都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如何激發出這些企業中人才的創新精神。 (熊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