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閻曉明
弗農·史密斯的形象太像藝術家:一束馬尾長發自然飄在腦后,3個碩大的戒指在手上閃閃發光,身體消瘦而不茍言笑。而他卻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諾貝爾獎委員會認為,弗農·史密斯的貢獻在于確立了實驗室研究方法在經濟學分析中的地位,尤其是其對市場機制研究的貢獻。
弗農·史密斯在回答記者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貿易戰卻有愈演愈烈之勢的提問時說,“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限等許多經濟摩擦是因為有些人喜歡干預貿易的原因。”他說,“中美兩國貿易不斷增強,對中美兩國以及其他國家都是有好處的,我們應該鼓勵兩國間的貿易。”弗農·史密斯坦言,“我在美國也始終反對美國在對華貿易方面設限。”
“我不明白為什么美國一些行業如此害怕產品外包,或者是廉價商品進口。”弗農·史密斯不解地說。在史密斯看來,“美國企業可以將產品外包給中國。因為中國成本要比美國低。這樣節省的成本可以投資于新技術,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并在全球市場保持競爭力。”國外輸入的勞動密集型商品能夠有力地促進國內該行業技術升級,在生產轉移到勞動力低廉的發展中國家的同時,發達國家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研發、制定標準以及優化產品結構。
弗農·史密斯揶揄那些認為中國的紡織品出口影響了美歐就業率的人說,“當年亨利·福特發明汽車,給汽車商帶來了機會,但同時使得許多趕馬車的人失業,一些養馬的人也失業了。但是我們是不是因此就不要生產汽車了?我們要進一步利用新技術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我想全球化不是一個新現象,它是一個描述人類通過交換、通過資源的全球化分配來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詞語,它是一個和平的字眼,在此我想引用一句名言:如果商品不能跨越國境,士兵們就會跨越國境。”弗農·史密斯用哲理詩一般的語言道出了他的全球化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