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中國紡織品遭遇特保調查 > 正文
 

中美貿易摩擦繼續 但沒有戰爭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2日 09:27 經濟觀察報

  本報見習記者 姬芳 巫楠 北京報道

  6月4日,中國商務部薄熙來會見了美國新任商務部長古鐵雷斯,這是中美紡織品爭端陷入僵局后,雙方主管貿易的高層官員的首次會談。不過,雙方并沒有達成任何協議。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是否最終會引發一場貿易戰,中國貿易關系是否因此而面臨更加復雜的局面?本報對中美貿易關系的相關專家學者做了采訪。這些采訪對象包括下列人士:

  宿景祥: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紅霞: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美大部副主任

  張靜春: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經濟室研究員

  查爾斯·馬丁(Charlie Martin):中國美國商會會長

  邁克爾·福斯特(Michael Furst):北京大學國際MBA教授

  溝通的大門是敞開的

  經濟觀察報:6月4日,中美雙方負責貿易的高層官員已經就紡織品貿易等問題舉行了會談。從會后透露的公開信息來看,你們怎么評價這次會談的成果?

  查理·馬丁:這次會談是新任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與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的首次對話,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所以,雙方都需要一段時間全面地互相了解。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張靜春:應當說會談的成果是積極的。雙方保持了積極的交流和溝通,并表示愿意就有關問題通過協商加以解決。事實上,這也是當前中美經貿關系的一個真實寫照。作為大國,擁有這樣的相互依賴是非常難得的,尤其是中美兩個意識形態等方面不同的國家。正如劉遵義教授(美國斯坦福大學)所指出的,中美之間貿易產品的互補性極強,發展中美貿易符合中美兩國的利益。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中美之間貿易關系的主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依然是發展和互利的。

  但是貿易發展并不意味著沒有摩擦和矛盾。在這一過程中,美國是進攻的和積極的,而中國則是防守的和被動的。對一個國家內部而言,有的利益集團和群體因為貿易和開放獲利,而有的利益集團和群體則受到相對的或者絕對的負面影響。為了使貿易讓盡可能多的人群受益,有必要就有關問題進行協商和討論,這也正是建立中美商貿聯委會的初衷。

  這一次的會談表明,中美之間溝通解決這些問題的大門是敞開的。這些新的問題得以解決,不僅可以使兩國的消費者受益,而且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兩國的對外貿易。我想兩國的領導人顯然是看到這一點的。

  打貿易戰可能性不大

  經濟觀察報:在你們看來,這次紡織品貿易爭端最壞的結果可能是什么?中國會不會把爭端提交WTO,中美之間會打貿易戰嗎?

  宿景祥:最壞的結果就是打貿易戰。比如,一方采取措施,另一方采取一定的反措施。現在,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限,但中國不會用同樣的、美國的方式來對付。我們只是對紡織品加收關稅之后,感覺不合適就取消了,這不是一種挑釁,也不是貿易戰。而且由于美國本身問題還有很多,它也不想打貿易戰,這對美國也沒有好處。

  WTO的爭端解決機制是比較弱的,也比較復雜。一些國家可能在貿易爭端沒有辦法解決的時候,求助于WTO。而美國自己會有一些手段,不會靠WTO去解決。像美國和中國這樣兩個國家,如果把爭端提交到WTO備案,也只能說是一種姿態,而不會指望它真正解決問題。我認為,最終還是要通過雙邊的貿易談判來解決問題。

  王紅霞:我個人認為打貿易戰的可能性很小,中美之間畢竟共同利益多于摩擦。

  當然,令人遺憾的結果,就是未來美國有可能繼續擴大紡織品的設限范圍。但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應該能夠通過談判和磋商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WTO爭端解決機制是解決貿易摩擦的一個可選擇的途徑。但我國是否提交WTO來解決紡織品貿易摩擦問題,應視具體情況而定,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如勝訴的把握性多大。WTO爭端解決程序一般需要12個月,而就美國、歐盟根據242條款對我國紡織品設限而言,特保措施的實施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

  查爾斯·馬丁:我不認為會存在這兩種可能性。在我看來,現在中國和美國的貿易爭端不異于任何其他貿易伙伴間的爭端,現在還有足夠的可以商討解決辦法的余地。

  張靜春: 應當注意的是,紡織品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在美國,少數利益集團利用該問題保護本已日漸失去競爭力的產業,而事實上紡織品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和就業都已微不足道。因此,布什政府雖然有必要對國內的利益集團有一個交待,美國政府利用該問題對中國施加壓力,作為討價還價的手段,但是并不會急于將此問題擴大化。在這一點上美國政府和國會的態度是不同的。美中貿易委員會主席弗里斯比就認為美國并不想就此問題把中美關系弄僵。

  應當承認,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美國的貿易保護勢頭也隨之提高。在這方面紡織品貿易摩擦是有象征意義的。如果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持續擴大,貿易戰并非沒有可能,而且范圍可能將不只局限在紡織品上,但那將在更長遠的以后。

  經濟觀察報:這次中美雙方討論的話題涉及到了方方面面,而不僅局限于紡織品。很多人認為,美國意在人民幣升值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其他議題。有一種悲觀的說法,認為中美貿易關系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正在進入一個比較差的階段。

  王紅霞:我個人認為,這種看法是不對的。

  從兩國建交至今,中美經貿關系盡管經歷了許多波折,但總體發展態勢是好的。

  一般來說,貿易摩擦和爭端有這樣一些特點及趨勢:經濟貿易關系越密切,相互間貿易依存度越大,則發生貿易爭端的可能性越大。而在貿易爭端中實施貿易報復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因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貿易投資格局會使報復導致兩敗俱傷,或“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后果。最終各自讓步的可能性較大。因此貿易摩擦多了,并不等于貿易關系,或外部環境變差了。

  比如美國、歐盟是經濟貿易爭端的中心,也是引起貿易爭端的主要成員。據WTO 2003年8月出版的關于世貿組織貿易爭端解決的案例匯編統計,在世貿組織成員間的299起貿易爭端中,美國為申訴方、被訴方的爭端均有80多起,與美國相關的貿易爭端為150多起,占貿易爭端總數的近50%,可見,美國是貿易爭端的中心。與歐盟相關的貿易爭端為35%左右。當然這還不包括美、歐通過雙邊談判解決的貿易爭端。但是,美、歐之間,美、加等成員間并沒有因為貿易摩擦而使國家間的關系受到大的損害。

  查爾斯·馬丁:我想有一些其他問題使整個情況變得更復雜。我認為根本問題是正在增長的不平衡的貿易對中國有利。美國越來越感覺到“運動場”的不平衡,而這對于中國來說并沒有太多不利,因為大量中國商品涌向美國。我們相信這是個嚴重的問題,需要雙方相互解說。有很多自由貿易的敵人正試圖設置貿易保護主義的障礙,我們必須確保不讓這種情況發生。我們相信,中國也理解這一點。我們會及時地采取適當措施。

  張靜春:貿易摩擦是解決很多問題的手段,而不僅僅是問題本身。要理解這一點需要對美國國內經濟做一些說明。眾所周知美國面臨巨大的貿易逆差,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而且今年以后逆差還在上漲。貿易逆差使美元匯率幾度動蕩,市場信心很不穩定。貿易逆差和美元匯率問題是當前美國經濟面臨的重要問題。

  為了縮小貿易逆差,在對華出口高技術產品依然存在大量限制的條件下,美國必然另尋出路。而其中重要的就是從中國入世協議的履約方面找方案。在對中國貿易政策的審議中,美國列出了中國履約的幾大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包括知識產權保護、分銷權、透明度和補貼等問題。

  因此,不難理解美國討論的話題并不只是紡織品本身。就連紡織品也是和美國關注的逆差和美元匯率問題相關聯的。美國的紡織業正是認為,由于中國采取的固定匯率制削弱了美國的競爭力。

  多年來中美貿易一直是在曲折和摩擦中發展。當前的情況依然是機遇和問題并存。有很多貿易摩擦是為了打開中國的市場,增加在討價還價中的籌碼。但是并不意味著經貿關系的外部環境在惡化。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市場潛力,以及中國對美國市場和技術的需求都決定了兩國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將依然以合作和發展為主流。政治因素引起的貿易摩擦時高時低,但是不會妨害這一大趨勢。

  貿易沖突是否更激烈了

  經濟觀察報:中美貿易爭端一直存在,但是沖突好像從來沒有現在這么激烈。為什么在中國入世三年后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宿景祥:因為這三年中國經濟增長得很快,貿易增長的速度保持在每年30%左右。量變是質變的基礎,也是一個征兆。過去在貿易爭端問題上,中國從未采取過主動的行動,沒有表現過強硬的姿態。現在的“激烈”狀態,并不是說沖突更激烈、矛盾更尖銳,而只是中國表現出來了一種比較強硬的姿態。

  另一個原因是,美國貿易大權掌握在國會手中,今年恰是美國國會選舉年。因為很多州的失業等問題是很難解決的,一些議員為了拉選票,指責中國的紡織品大量進口到美國,造成嚴重的失業問題,找到了抨擊中國這個最有效的方式,把責任歸咎于中國。國會相應就會給政府施加壓力。

  張靜春:我覺得當前的貿易沖突并沒有比以往更激烈。

  在中美貿易中,類似的情況時有出現,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兩國都堅持各自的立場,而另一方面交流和溝通的渠道依然開放。在2003年出現紡織品貿易摩擦是由于中國剛入世,而美國面臨大選年;而今天的原因則是因為紡織品配額時代的結束,以及美國日益增加的貿易逆差。就后一原因而言,美國財政部長斯諾也認為,美國有必要縮小其儲蓄和投資的缺口。這說明,美國政府實際上知道要消除逆差最根本的辦法還在美國國內。而就前一原因,后配額時期,中國確實有可能面臨更多的來自不只是美國的保護措施。中國需要正視這一問題,也需要轉變出口方式等,以應對挑戰。

  邁克爾·福斯特:去年以來中國和美國的摩擦顯得激烈,我覺得這里面有政治因素。中國在廉價勞動力的競爭中無疑是成功的。當西方國家,包括美國、歐洲和日本無法占據有利局勢時,他們就要對市場進行保護。

  在美國的實例是,一般工人,特別是制造業中嚴重的失業現象使政府要有所交代。你不能說很難找到工作是很自然的,你也不能勸他們去麥當勞打工掙微薄工資,同樣,你不能要求他們重讀學位然后變成高級電腦工程師,這樣可以掙很多錢,但是大多數人達不到。那么怎么對他們說這個問題呢?解釋之一就是由于中國的競爭給美國帶來的壓力。

  查爾斯·馬丁:貿易問題現在顯現是因為我們還處在WTO協議逐漸兌現的階段。對于協議內容無可避免有不同而且必需的解釋。WTO對于各國都有利,貿易迅速增加,經濟活動擴大。中國的就業機會比沒有加入WTO前增長快多了,這是一個雙贏局面。但是大家需要時間適應游戲規則。

  應主動調整外貿戰略

  經濟觀察報:有一種判斷是,因為中國的出口結構問題,必然導致摩擦增加以及更多的貿易保護和壁壘,這種說法有道理嗎?能解決現實問題嗎?

  王紅霞: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我們出口的一些優勢產業,恰是發達國家的衰落產業,也是發達國家保護壓力較大的產業;而這些產業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卻是新興產業,一定程度上與我國構成了競爭。因此我國目前的出口結構,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摩擦的增加。因此,我們在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的同時,也應主動調整外貿發展戰略,優化貿易結構。

  宿景祥: 我的看法是,我們傳統的思維方式應該改變。在面臨快速發展的同時,不能回避矛盾和沖突。要正確面對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的現實,不要總是習慣在自身找原因,要敢于斗爭,強調國家發展。但要防止兩個問題:第一,防止過度的民族主義。這次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限,確實帶有歧視的色彩,很容易激化矛盾。其次,要用比較平和的心態去看待。一個國家發展,其他國家感覺到是種壓力的時候,就會采取些措施。

  邁克爾·福斯特:我不認為問題來自于中國的出口結構。在一個全球化的市場里面,消費者關心的是他能否用合適的價格買到最好的商品,而不管這個商品是誰的。我能看到的原因是,中國作為強勁經濟力量的迅速崛起,讓一些國家感到驚訝,并且不習慣或者不喜歡,有些國家因而想抑制。我的觀點是政治的參與不利于經濟問題的解決。如果雙方一開始就互相指責,而不是帶著解決問題的愿望來談,肯定很難達成共識。

  經濟觀察報:7月份,中美商貿聯委會將在北京舉行,這個會議可能談些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

  張靜春:中美商貿聯委會是一個政府間的咨詢機制,在兩國解決貿易糾紛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由于過去幾年這一機制在溝通和磋商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它的重要性實際上還在增加。因此重要的引起貿易糾紛的問題都有可能被帶入。

  根據美國對中國入世的評估,2004年雖然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但是仍然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包括知識產權問題、分銷權問題、匯率制度都是美國有可能提出討論的議題。此外,服務業也是一個可能的話題,盡管這一方面美國的抱怨多年來一直存在。

  查爾斯·馬丁:中美商貿聯委會對雙方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中國和美國因此可以把減少貿易摩擦的議題放在桌面上。也許不會有突破,但是我們期待可以有一種方式來解決貿易摩擦,就是有助于解決問題的建設性的坦誠對話。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頭文字D
頭文字D精彩呈現
端 午 節
快樂端午精彩圖鈴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