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的傳媒泡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9日 19:22 經濟觀察報 | ||||||||
楊樂渝/文 傳媒是制造新詞的機器,“地產泡沫”算是一例,“地荒論”、“暴利說”等相伴其后,很是熱鬧。傳媒也是制造新聞人物的機器,郎咸平、易憲容以驚世駭俗之說名揚四海。發展商前兩年還是發展住宅產業的健康力量,又在泡沫論中突然變臉,成為暴利集團一個特殊的利益階層。世界只有游戲,沒有標準。
世聯董事長陳勁松在《新地產》撰文,表達了對地產“偽問題”橫行的憂慮,問題在于,這些“偽問題”是誰,在哪里,以什么方式提出來的,而且還有如此大的生命力,可能是我們更應關注的。 媒體在中國的經濟成長、產業發展和建立和諧社會中扮演什么角色,值得思索。吸引眼球固然是媒體價值所在,處處點火,激發沖突是吸引眼球便捷而有效的方法。翻開當今的地產媒體,滿目皆是昂揚的激辯,無休止的沖突,深不可測的黑幕,足以使有常識和沒常識的人為之動感,甚而形成“常識”。更有拍案而起的,如北京的于先生倡導的個人集資建房,不僅在北京追者蕓蕓,而且在外地也引發連鎖反應。雖反常識,卻合眼球經濟的胃口,一躍成為抗爭發展商暴利的正義與健康力量,頗具戲劇化。于先生等人可以搭積木,但斷斷蓋不起房子,這事兒不用證明,因為如果于先生等人能蓋房子,他就成了開發商。這么簡單的道理媒體不能說不明白。遺憾的是,至少從見諸報端的報道看,很難看到這種基本思考。媒體在制造什么,難道不是在制造發展商與消費者的對立,制造認知的泡沫嗎? 在以信息為基礎的現代社會中,傳媒擔當著社會溝通,形成社會思想、心理和道德的重要責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的組織形式及運行效率,甚至影響到政府決策,可以說現代社會就是傳媒社會。傳媒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傳媒的道德功能與理性義務,決定了傳媒是社會的理性與良心。在建立和諧社會中,它承擔著溝通的功能與社會道義的責任,具有巨大的影響力。越是價值缺失,心態浮躁,利益失衡,社會越需要冷靜與思考,媒體越需要思考力和責任感。 情緒化的對立和沖突造就不了和諧社會,制造沖突則更是對和諧社會基礎的破壞;非理性的情緒狀態不能給社會帶來和諧,而只能埋下不穩定。理性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公識是建立和諧社會的基礎。如果媒體只關注房價漲,而不關注它為什么漲,不關注影響房價的制度因素和市場因素,大眾和決策層看到的就只有現象與情緒,沒有理性,沒有結論與共識。 用數據和實證說話,是科學發展觀的體現。如果我們可以相信,僅僅憑晚上在三環路上駕車看到樓房的黑燈瞎火,就可以據此推測空置率,進而得出房地產有巨大泡沫的話,是不是太游戲了?如果無休止的提出類似的“偽問題”,爭辯“偽問題”,社會將為此付出巨大的交易成本和因決策失誤導致的代價。 科學發展觀是建立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科學報道觀是否也應該成為媒體報道的核心價值,社會責任感是否也應該成為媒體報道的核心義務,值得思考。少一點泡沫,就可能多一分效率,多一分和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