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能源:收緊的鎖鏈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7日 15:53 《全球財經觀察》

  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遇到了能源瓶頸,這不僅是中國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全世界必須認真對待的一個問題

  文|史穎

  “目前,中國提出在2020年實現經濟總量翻兩番的目標。如果看過去25年發展的歷史
,中國曾經在2000年實現了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翻兩番目標,當時主要依靠國內能源,現在提出的翻兩番目標,不但GDP基數大了很多,而且中國已經成為了能源凈進口國。”《財富》全球論壇上,加拿大阿爾伯達大學的政治系副系主任姜聞然教授對《全球財經觀察》說。

  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遇到了能源瓶頸,這不僅是中國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全世界必須認真對待的一個問題。

  “中國正在以各種措施、辦法、渠道解決經濟發展中遇到的能源瓶頸。”姜聞然評價說,“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能源戰略顯示出一種綜合的,也是一種緊迫的形式。”

  能源危機

  由于90年代中后期對能源需求預測不準確,近幾年中國能源嚴重短缺。從夏天拉閘限電到冬天供暖緊張,中國各主要城市都頻頻體驗能源緊缺情況。

  商務部的統計顯示,2004年中國的原油進口突破億噸大關,達到1.1億噸,同比增長21%,成品油進口將達到4000萬噸,同比增長40%。據估計,中國目前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經超過消耗量的三分之一,并且還在不斷提高,2010年將達到40%。從2003年開始,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石油第二大進口國,僅次于美國。

  除了能源短缺,中國還面臨能源結構問題。中國的能源消耗67%來自煤炭,26%利用石油,2%來自天然氣,不到2%來自核能。煤電的大量運用造成了污染和浪費,同時由于運輸和生產不利,煤炭的供應也出現了緊張。

  面對能源危機,中國正在加快制定中長期能源發展規劃。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提出進一步開發本國能源,調整能源結構,要建立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開發天然氣和核能等一系列新能源。

  不過,在能源極度緊缺的現實壓迫下,浪費的現象依然存在。“經過宣傳教育,特別是價格杠桿的運用,今后不合理消費會大大減少。” 發改委主任馬凱在《財富》全球論壇上表示,將動員全社會節能,按照建立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走新的工業化道路。

  “走出去”戰略

  如果單純依靠在國際市場上購買成品油,一旦市場價格上漲,中國將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外匯儲備。這就迫使中國選擇了與其買油,不如實施在海外擁有油田產權并自主開發的“走出去”戰略。

  中國政府的領導人近年來頻頻出訪開展能源外交,同時中國各大石油公司也在世界各地尋找能源,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由于世界石油價格持續飆升,不少西方輿論將其歸結于中國的能源需求帶動。

  論壇期間,中國政府官員和企業領導在不同的場合多次重申,世界油價的上升不是由于中國的石油需求拉動。過去兩三年來,中國石油需求量按每年40%左右的速度遞增,但是中國總體只在全世界的石油貿易中占6%乣7%的比重。全球四分之一的能源由美國來消耗,而美國只有中國四分之一的人口。

  “原油漲價的最大因素是美元貶值。”中國石油化工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同海在《財富》全球論壇上明確指出。他認為,OPEC每桶原油40美元的定價是合理的,美元已經貶值了50%,同時還有5到8美元投機價存在,“由此,西方炒作中國油價禍水論和能源需求增長的威脅論根本站不住腳。”

  然而,“走出去”戰略仍然需要面對地緣政治帶來的緊張。密歇根大學國際經濟及國際政治教授Kenneth Lieberthal教授認為,隨著供給開始追上需求的腳步,油價上升的影響會在三四年內減小;但是更重要的是,中國必須正確處理這種緊張。

  “我認為中國試圖把握一種平衡:能在多大程度上信任國際市場的運作,同時在多大程度上需要擔心其他國家會阻斷中國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路,從而需要購買能源項目和確保運輸。” Lieberthal教授說,“如果擁有生產設備,這既浪費錢又增加產生問題的潛在可能性;而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不具備保衛自己國土以外的能源供應線的能力。”

  商機隱現

  中國石油企業主要為國有壟斷,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幾個大公司基本上壟斷了石油天然氣的煉造、進口和銷售。進入WTO后,中國逐漸開放能源市場,這就給民營企業和非能源企業進入能源行業大顯身手提供了機會。

  新能源、可替代能源和節能領域為民營企業提供了表演的機會,國家發改委對此開始逐漸重視和支持。姜聞然教授透露,今年三月份中加能源合作會議上,國務院一位高級顧問曾專門談到這個問題,明確表示如果傳統國有企業不進入這一領域,就應該鼓勵民營企業進入。

  在核能開發方面,中國政府已經明確表示到2020年要建設40座核電站,平均每年建造2座乣3座。中國在核能方面的發展可謂雄心勃勃,這一龐大的市場已經成為外國公司爭相角逐的舞臺。歐美核能相關公司紛紛殺入中國市場,圍繞著中國價值400億美元的龐大訂單展開異常激烈的商戰。不少外國政府的高層不惜親自出馬,為本國企業助陣。

  “國外的大企業很有機會,美國和加拿大有豐富經驗的企業可以進入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展開合作。”姜聞然說。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周 杰 倫
無與倫比時代先鋒
Beyond
Beyond激情酷鈴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