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資金壓力巨大 420億元難買糧食安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6日 17:49 時代信報 | ||||||||
信報記者 劉雋剛 報道 糧食安全,一直以來受到了高度重視。 198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薩烏馬認為,糧食經濟安全的最終目標是確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時候都能買得到又買得起其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這句話記者在采訪成都糧食儲藏研究所改制的過程中,被許多人提及。而且在以往的資料中,幾乎對糧食安全的論述,也多出自這句話所涵蓋的領域:買得到,又買得起,而解讀這一概念,首先想到的,就是流通領域。 跟基層糧庫的職工接觸這么多年,衛新、吳明、趙奇對其亟待解決的問題也相當了解:“主要問題出在資金,由于資金問題,糧庫一些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監控設備都無法得到充分應用。” 5月23日,記者在網絡上搜索到深圳達實智能股份公司兩位工程師聯合撰寫的一篇學術報告:“我國是糧食生產和消費大國,現有7000億斤倉容的糧食倉儲設施。根據我國國情和國家發展的需要,尚需要3000億斤倉容的儲備。我國糧食倉儲環境一直很差,糧食倉儲裝備及其管理水平也處于落后狀態,這樣帶來了諸多問題。如虛報、假報倉儲數量,致使無法準確統計儲備情況;糧食收儲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不能及時檢測并控制糧食溫度、濕度造成糧食霉變;長期采用藥片人工熏蒸造成倉管人員的健康問題及殘留藥片造成環境污染問題。這些狀況對國家經濟發展和戰備都非常不利。為此,提高糧食倉儲自動化裝備水平的同時,對現有7000億斤各種糧食倉儲設施實行技術改造也迫在眉睫。” “儲糧技術的目的,就是減少糧食儲存的損失,而這些研究成果得不到應用,我們心里著急,糧庫的工作人員也同樣著急。”衛新除了將這種心情傳遞給記者,順便還提到了另外幾個為外界所不熟悉的事例:“曾經發生過由于監控手段不到位,造成個別糧庫出現大面積霉變的事情,你想,那些糧庫一個就可以儲存0.5億斤糧食,以現在的收購價格0.7元計算,一個庫的糧食霉變,造成的損失有多大!” 國家資金壓力巨大 對于糧食儲備的重要性,根本不需要贅述。而外界對糧食儲藏方面的了解相當有限。 按照吳明的介紹,目前糧食儲藏的程序已經由政府管理轉向企業制度管理:“但糧食儲藏的資金來源,主要還是國家投資。” 資金的使用,第一大項目就是新建糧庫,“一些老的糧庫由于年月久遠,已經無法達到存糧所要求的密閉、通風等性能,所以都轉向做貨物終端,而這些倉庫的淘汰,就由國家投資新建糧庫來取代。”衛新告訴記者上一輪新建糧庫的國家投資總額大約在80億元左右。 “你想,全國的糧食儲備總量是相當大的,這么多糧食,總不可能放到冰箱里存著,所以儲糧主要依靠這些糧倉,而糧倉承擔的功能除了儲藏之外,還會產生相應的人工費用,各類設備費用、倒倉費用(新舊糧更替程序)等等,這些費用相加,再配上國家糧食儲備的背景數據,很難想象國家每年為儲糧承擔多大資金壓力。” 衛新欲言又止地將快到口邊的數據吞了回去,但隨后記者追問之下,他還是告訴了記者一個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按照以前的糧食收購價格每斤補貼0.7元計算,在糧食儲藏方面,每斤糧的成本大約為0.06元。” 以此數據來計算,再加前文所提及的“7000億斤倉容”計算,國家為糧食儲藏每年支付的費用大約420億元左右,就是這樣大的一筆經費,分攤在眾多的糧庫之上,基層糧庫所能夠支配的資金就相當有限了。 “這些糧庫本身承擔的職能就是代為收購和管理這些糧食,所以本身并不具備產出效益,因此糧庫能夠用于設備購買的資金就相當有限了。”衛新對自己的研究成果無法得到轉化而感受至深:“所以說基層糧庫的管理人員才會告訴我說,他們不是不想買這些設備,而是資金有限。” 設備可有可無? 民以食為天 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正因如此,儲糧技術的發展也就源遠流長,而各種儲藏設備及手段的更新也在不斷進步。 據幾位研究人員介紹:“由于歐美等國并不采取大規模儲藏糧食的方式,所以從技術上而言,他們還不如我國技術革新水平快,但是從現在的情況看來,部分糧倉設備依然陳舊或者說技術手段相對落后的根本原因,主要還在于資金的缺乏。而從這一前提出發,有些糧庫為了節約開支,必然會降低設備所需要的費用,我們在與基層糧庫的接觸當中發現,依然有不少人認為設備可有可無,糧食儲藏可以通過增加勞動力來解決。” 吳明認為:“在有些糧庫看來,節約設備資金能夠用于其他方面,如適當的為職工增加點收入等等。像溫度檢測,以前的方法就是幾個人,分別拿一根類似于玻璃管狀的檢測儀到糧堆各個角落抽查,我在看到這種情況之后曾經問過管理人員,‘這種方法時效性差,又不全面,很難達到效果,不如用監測設備隨時監控’。但他們說‘一個人檢測慢,我就增加幾個人,費用要低得多。’” 對于這種觀點,除了無奈的笑笑,幾個研究人員都沒能做更多的評價,衛新接著吳明的話說:“其實除了溫度之外,糧食中的水分、體積隨時都在發生變化,抽檢根本不可能達到設備隨時監測的水平。你就比如說有5座倉的糧庫,光是檢測溫度就需要5個人花費一整天時間,那如果5座倉又要檢測溫度,又要檢測水分,需要增加多少人手,需要付出多大的勞動力,更何況糧庫根本不可能找到那么多人來做這些事。” 所以,最終的結果還是趙奇發出的一聲感慨:“我們這么多年勞動的目的,就是想讓人們能夠吃上完全綠色的糧食,但要實現這個理想,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