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藥品加價仍存懸疑 醫院擔憂藥品利潤存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5日 11:10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邢少文 馮正軍 發自廣州 這并非醫療體制改革的一記響雷,但卻是醫藥價格管理改革的一記重拳。 23日,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韓啟德接受中央電視臺《決策者說》欄目采訪時透露:“現在,衛生部已經基本決定,要取消藥品加價。”
昨天,《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為此致電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咨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消息的確是韓副委員長說的,但目前還沒有具體的公布時間。” “之前衛生部也曾召集專家討論這個問題。”北京大學公共衛生管理學院教授、衛生部顧問專家周子君向記者證實。 醫院反應強烈 “如果取消藥品加價,那豈不等于醫院在招標采購范圍內的藥品利潤收入全沒了?”廣州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廖曉星對記者表示。 按照國家發改委自2004年12月1日起執行的《集中招標采購藥品價格及收費管理暫行規定》,中標藥品零售價格的核定,實行以中標價為基礎,順加規定流通差價率的作價方法。屬于政府定價范圍的藥品,中標零售價格不得超過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公布的最高零售價格。同時,流通差價率實行差別差價率,價格高的品種順加低差率,價格低的品種順加高差率。具體差價率由省級價格主管部門確定。按照國家發改委聯合衛生部等部門確定,一般的流通差價率為15%。 不屬于政府采購招標范圍內的藥品,生產企業可以自主定價,不執行國家最高零售價和順加作價政策。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中城市的非營利性機構招標采購覆蓋率幾乎達到100%,而招標采購藥品品種也占醫院藥品大半。 據廖曉星介紹,目前三甲醫院藥品銷售收入大概都占醫院總收入的40%以上,高的占到60%以上。“大部分醫院基本上是按照順加15%來賣的。” “取消加價等于就是在招標采購價格的基礎上平進平出,醫院在藥品銷售這一分錢都沒有賺。”廖曉星說。 佛山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郭錦滔接受記者采訪時則稱,以該醫院為例,一年要招標采購2000多萬元的藥品,按原有的政策,藥品的利潤一年有300多萬元。對于主要依靠藥物治療慢性病的醫院來說,醫院的收入一半是靠賣藥品,一半是靠檢查等其他相關的收入。“在目前佛山市政府對我們不給予一分錢補貼的前提下,取消藥品可加價15%政策的話,醫院將無法生存與發展。” 能否解決問題 “藥價問題幾乎年年談,醫院的腐敗問題也幾乎是年年抓,沒有辦法,社會的呼聲太大。”周子君如此解釋這一政策可能出臺的原因。“但在目前醫療體制改革進展不大,醫院補償機制沒有建立的情況下,一刀切政策是缺乏考慮的。” 自國家取消醫院財政補貼之后,醫院便幾乎成為了“自負盈虧”的企業。按照現行政策,醫院利潤收入不上繳財政,而是作為醫院發展資金重新投入醫院,15%加價銷售的利潤收入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國家對“以藥養醫”的政策許可。而醫藥不分家的現狀以及公有醫院在藥品銷售上的壟斷地位是造成目前醫院藥品銷售收入腐敗層出不窮的主要原因。 而取消加價對于治理虛高藥價是否有效呢?廣州諾貝華樂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守良對記者表示,如果該政策能順利出臺,醫院取消了15%~20%的藥品進銷差,那今后低價藥在醫院將大有市場。 也有業內人士表達了不同的看法:“醫院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將低價藥排除出醫院,多賣非醫保目錄內藥品,因為這些藥品的價格利潤將會比較高。” “為什么每次醫藥價格改革政策一出臺意見都會很大?定價機制有問題。物價管理部門并不真正了解藥品的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而由于醫院存在的醫藥不分家的壟斷機制,藥品價格根本難以形成有利的市場競爭機制。如果沒有一套相應理順的藥品定價機制來進行約束,不對醫院進行財政補貼或者提高醫保支付等配套措施,政策將是片面的。”周子君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