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企要賺錢,勢必得提價8%左右,但外商能接受的比例是5%左右
本報記者 宗新建 發自杭州
“我們一直在關注美國政府對紡織品‘特保’設限和中國出口紡織品關稅調整的事,中國企業的提價必須要在(美國)消費者能接受的范圍之內。”昨天,服裝采購商布瑞恩·斯
卡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由于未來的政策不明朗,他現在不敢貿然下訂單。
布瑞恩·斯卡利來自美國,他和其他71位美國專業紡織品買家、14位紡織行業協會代表和政府官員組成的“美國紡織品采購團”從22日起在杭州進行紡織品采購,今天(25日)的活動結束后將繼續轉戰蘇州、廣州和上海等地。
布瑞恩·斯卡利說,如果中國紡織品提價,在性價比上不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話,他們或許會選擇去印度、巴基斯坦等成本更低的國家采購。但浙江達成凱悅紡織服裝有限公司經理包江則表示,一些附加值低的單件服裝利潤一般在3%~5%,按照新的關稅政策,如果企業要賺錢,勢必得提價8%左右,但這一(提價)比例外商普遍不能接受,“他們能接受的比例是5%左右”。
“美國消費者十分喜歡中國貨”
歐美商家的采購之旅是在美歐對我國紡織服裝頻頻設限、我國決定對紡織品出口關稅進行調整的背景下展開的。在23日舉行的“2005美國買家杭州采購洽談會”主題論壇上,美國紡織及鞋業協會(AAFA)主席愛文森·夫昂闡述美國對我國紡織品“設限”的理由時說,“近幾十年來,美國紡織品在本土的市場份額一直處于萎縮狀態,盡管政府高度保護,但依然造成了100萬產業工人的失業。”她表示,貿易配額取消后,美國的紡織品進口量越來越猛,2/3的美國紡織品制造企業不斷給政府施加壓力,“這才出現了特保、新配額等設限措施”。
但中國紡織品一貫的性價比優勢還是讓美國買家難以割舍。據中國貿易促進會杭州市分會(下稱“杭州貿促會”)展覽部部長陳新介紹,杭州貿促會2004年初開始籌措此次采購活動,當時美國買家就十分踴躍,今年4月美國提出“設限”措施時,他們曾擔心買家流失,但“大部分買家還是按約抵達”。23日~25日,該采購團在杭州參加“2005美國買家杭州采購洽談會”,和杭州、紹興、寧波等地的數百家紡織品出口商進行廣泛接觸。陳新透露,訂單額度可能會超過1億美元。
“美國消費者十分喜歡中國貨”,愛文森·夫昂說,美國人穿的服裝有96%是進口的,進口地包括中國、越南、印度、馬來西亞和孟加拉國等。
價格“兩難”影響成交量
從在杭州目前的采購狀況來看,美國的紡織品買家們有點“左右為難”:一方面國內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對華紡織品設限擴至7類,中國對紡織品出口關稅的調整也使得“中國貨”的價格優勢不太明顯。
布瑞恩·斯卡利說,中國紡織品提價后,給采購商的利潤空間太小,是包括他在內的一些美國采購商們不能接受的。但也有部分采購商認為,一些高檔產品的加稅成本尚不明顯,對于7種設限的紡織產品他們會盡量避開。
相比美國紡織品買家的為難,浙江的紡織品出口商也顯得比較謹慎。包江表示,“提價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他提醒說,外貿紡織企業接訂單必須要保留適當利潤。“如一件吊帶衫或T恤出口到美國只能賺0.6元,現在因關稅調整,如果不提價,每件就要賠0.4元,出貨越多賠得也越多。”以前簽的合同是沒辦法挽救了,但現在和以后簽的訂單必須陸續提高價格。
“產品提價會減少一些客戶。”包江說,對此他很無奈。愛文森·夫昂則認為,雖然美國目前對中國部分紡織品設限,但從長遠來看,通過不斷開發高端產品,包括浙江企業在內的中國紡織品出口企業在美國市場的份額肯定會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