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業面對的玻璃天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4日 15:22 《財經時報》 | ||||||||
□ 陳海保 作為最直接體現意識形態的傳媒產業,雖然越來越向市場化的方向邁進,但所謂看不見的政策“玻璃天窗”依然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民營企業的市場化訴求。傳媒業和資本市場的對接也只能依賴于資本玩家的個人智慧和冒險。
對于民營傳媒企業而言,沒有自己的播出平臺是發展中最大的瓶頸,覃輝同樣遭此困惑。一個最為明顯的例子是,2003年6月,覃輝購買了陽光文化(行情 論壇)(0307.HK)旗下的陽光衛視,希望能打開播放瓶頸。但限于國家政策規定,陽光衛視的落地僅限于三星級酒店等,于是陽光衛視虧損依舊,而這一理想化的操作方式反成了覃輝的“包袱”。 同樣,購入香港《成報》的控制權又進一步加重了“星美系”的負擔。 另外,相對優質的資產對接香港資本市場的計劃也因政策問題難以成行。 星美集團旗下的中影星美電影院線號稱為全國第三大跨省電影院線,但中國的院線公司并未對外放開,因此覃輝難以將這塊“優質資產”實現與香港資本市場的對接。 沒有現金卻還在急劇膨脹的“傳媒王國”,給覃輝帶來了巨大的成本,投入產出嚴重失衡。更為致命的是,星美其他投資也因沒有現金流支撐,而危機四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