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BCSIA中心高級研究員RichardN.Rosecrance博士
本報記者 周帆 發自上海
近日,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BCSIA中心高級研究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RichardN.Rosecrance博士到上海浦東干部管理學院授課,并就目前國際貿易領域的一些問題接
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專訪。
《第一財經日報》:目前,美國同很多國家之間的貿易赤字會不會導致國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Richard:當一國出現巨大的預算赤字,國家有兩種選擇。其一,從他國獲得如增加投資、購買國債等方面的財政幫助;其二,貨幣貶值。目前,美國采取了前者。如果這兩個措施都無效,會考慮關稅問題,而這個措施在大多數情況下,被認為具有貿易保護主義的色彩。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認為美國保護主義會抬頭是錯誤的。美國政府一直提倡全世界范圍內的自由貿易,現在提高關稅,無異于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第一財經日報》:有專家認為,目前中美紡織品貿易上的摩擦,涉及美國產業布局的問題。目前美國在制造業上沒有生產競爭的優勢,應該將這個產業向中國轉移。你對此怎么看?
Richard:中國在紡織業方面確實擁有規模經濟優勢,但中國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生產紡織品的地區,孟加拉和米蘭都占一些份額。但就整個市場而言,中國處于紡織品生產的領導地位,占據整個市場份額的60%至70%左右。
但中國的紡織業在時尚化方面的發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第一財經日報》:這個問題其實與前一個是相關的,美國現在有觀點認為,是中國制造業的規模經濟導致美國紡織工人的失業,并認為工作機會的轉移實際上是財富的轉移。
Richard:我認為,將所有的產業都投資在本國是荒謬的。美國很多公司難以盈利,完全是他們自身成本的原因。成本低,是中國市場的優勢。
允許移民將是轉移一個國家產業的好辦法。但是現在中國人不可能去美國工作,所以美國的制造業工廠部分轉移到了中國,這也是工作轉移的另一個方式。
問題的另外一面是當一國在某一個領域工人出現失業,市場會調配他們轉向其他產業。所以,認為中國的紡織業奪走美國人飯碗,并為此惶恐的觀點是錯誤的。
《第一財經日報》:那么,在工作轉移、越來越多貿易紛爭不斷發生的背景下,發展中國家應該怎么做?
Richard:第三世界國家需要對國內的產品進行細分,有針對性地進行進一步發展。5年前,咖啡還被認為是一種單純的產品,沒有品質區別。但現在我們擁有了肯尼亞、哥倫比亞咖啡以及藍山咖啡。
第三世界國家擁有越多的細分產品,那么這些國家就可以更緊地跟住市場的發展,這是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的根本。產品細分是非常重要的。中國擁有2.5億至3億中產階層的消費者,對待產品的口味是不同的,而且也希望可以在同等的價位上擁有更好的產品。
另外,發展中國家在強調規模經濟的同時,也要強調經濟的深度的打造。打個比方,在美國,我們現在有30多種不同口味的面包來滿足不同的需求。這些都有利于穩固經濟系統。
《第一財經日報》:目前的國際貿易體系是否存在美國霸權主義?
Richard:美國一度是一個霸權主義的國家,但是目前霸權主義在削減。經濟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希望成為一個自由的騎士。如果一個國家想承擔為全世界提供物品的責任,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目前,美國、中國、日本或者將來的印度可能會合起來共同扮演這樣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