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溯婉 通訊員 關迪鋒 林展翼 發自廣州
今年第一季度,廣州檢驗檢疫局共檢驗進口成品油188批次、213.85萬噸,檢出不合格52批次、44.99萬噸,進口成品油質量不合格率高達21%。而該局2004年共檢驗進口成品油1141批次,共1339萬噸,其中檢出不合格94批次,共120萬噸,不合格率為8%。
昨天(10日),廣州檢驗檢疫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去年全年及今年一季度對進口成品油的檢驗結果來看,廣州口岸進口成品油的質量不容樂觀,質量有下降的趨勢,進口成品油的質量高低對廣東經濟的健康發展有較大影響。
近年來,隨著廣東工業、交通、電力等行業的高速發展,廣東成品油需求量逐年遞增,據拱北海關最新統計,今年首季度廣東省進口成品油337.2萬噸,價值7.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59.3%和82.2%,主要從韓國、新加坡和俄羅斯三國進口。
廣州檢驗檢疫局有關負責人談道,經廣州口岸進口成品油中,輕柴油和燃料油的質量問題比較突出,其中去年進口輕柴油不合格率就高達35%。輕柴油質量不過關主要體現在輕柴油的餾程過高和酸度太大,容易造成燃燒時積炭增加,使發動機活塞磨損腐蝕和噴霧嘴結焦,從而降低發動機壽命,污染環境;而燃料油主要是水分、硫含量、運動粘度等項目不合格。
該負責人以燃料油為例分析進口成品油不合格率較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因為燃料油屬成品油中的粗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質量不容易控制,波動較大;另一方面由于國際石油價格的高位運行以及進口燃料油存在的國內外價格倒掛現象,致使進口商大量采購質量擦邊油種,造成不合格率升高。
該負責人還強調,進口燃料油規格標準的缺位使合格評定標準只能依賴合同規定,也是造成進口成品油不合格率較高的原因。經廣州檢驗檢疫人員調查發現,多數油品進口商對油品的質量意識和對外索賠意識不高,即使發現質量問題只要是不影響其銷售就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
我國成品油市場將于2006年12月11日完全開放,針對目前國內成品油市場競爭環境和相關技術法規仍不夠完善的實際,有關專家建議,為確保供應安全,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市場監管,盡快建立完善成品油質量標準的技術法規,加強環境保護,使不符合質量標準的、高污染成品油不能進入國內市場。同時,政府有關管理部門應重點抓好建材、化工、交通、冶金等高耗能產業的節能,鼓勵和引導企業開發節能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