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出口時代是否真的到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0日 23:33 中國經濟時報 | ||||||||
賈新光 2004年,中國汽車出口金額創記錄地達到81.56億美元,同比增長73%;2005年一季度整車(含成套散件)出口增長超過150%。面對這一迅猛的發展勢頭,人們不禁要問,中國汽車是否迎來了出口新時代?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汽車出口的形勢,現在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 搜狐汽車評論員黃海先生說,雖然生產廠家有國界,但市場是沒有國界的。我國的優勢就在于能夠用低成本造出高質量同時價格低的產品,如彩電、冰箱、手機、紡織品……如果再加上好的設計和更多時代前沿技術的應用,“Made in China”可以“動全世界市場的奶酪”當然,這一實力也將在汽車行業得到體現。 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耀曾表示:“中國汽車市場只占全球市場的7.5%,因此其余92.5%的市場都是對我們開放的。”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表示過:“吉利未來90%的轎車都將出口國外。” 但是行業內外更多的是懷疑的聲音。 有人認為自主品牌出口海外還處于起步階段。事實上,現在只能出口到對產品要求比較低的第三世界市場,起碼要等到中國汽車企業在自主品牌的產品開發、質量穩定性、品牌管理等各方面的實力都能夠與國際品牌相抗衡,才可能在發達國家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也有專家評價,現階段的“出國熱”是在原始的利益驅動下產生的,而非跨國公司的戰略性進入海外市場。與國內汽車市場相比,海外市場的競爭更為成熟、激烈,中國本土的汽車企業進入絕非易事,而且中國汽車市場是世界公認的潛力巨大的市場,現在,我們何苦把自家的田讓出而自己舍近求遠。 國產品牌與合資產品的不同之處是:合資企業的出口被納入了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銷售繼續依靠跨國公司遍布全球的網絡,如上海通用出口菲律賓的GL8由通用汽車菲律賓品牌專賣店銷售,上海大眾的POLO則通過大眾在澳大利亞的網絡銷售。而國產品牌則多選擇與當地經銷商合作,或者出口CKD散件在當地組裝以降低運輸和銷售的成本。 這使人想起日本汽車的經歷。日本汽車從1957年開始出口,當時也由于實力不足,因而把重點放在東南亞、中南美、中近東各國。世界汽車工業發展史告訴我們,大規模的汽車工業是從低價位的國民車開始的,如福特的T型車、大眾的甲殼蟲、雪鐵龍的2CV、豐田的光冠等等,歐洲和美國汽車工業產品向高檔發展之后,日本汽車填補了低價位車的市場空白,日本后來又把這個空白讓給了韓國,現在韓國也“閃”出了這個空,這是不是我們的機會呢?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中國汽車工業在出口方面要有一個正確的長遠戰略,然后一步一步地去做,否則很難成功。 豐田公司在1955年制定了出口汽車三項原則:必須把建立售后服務體系放在第一位;不讓中間商插手,直接開辟市場;在車型和市場區域方面不要同美國公司發生正面沖突。這些戰略非常成功,由于日本汽車低調進入,美國汽車廠商沒有把他們看在眼里,但是石油危機一聲霹靂,日本汽車如潮水般涌入,美國人如夢初醒但為時晚矣。 中國汽車的出口一開始就采取低價戰略,廠家往往強調中國勞動力便宜。但是這一戰略從長遠看是存在問題的。旅居美國多年的廣州南菱汽車集團總裁鄧曦暉就提醒說,低價策略在美國可能會遭遇二手車的極大沖擊,美國二手車市場發達,花一兩千美元就可以買到不錯的二手車,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低價策略所起到的作用。80年代南斯拉夫的低價車“YUGO”鎩羽而歸,或許也可以算作是一種前車之鑒。此外,低檔車市場已非常擁擠,現代公司在歐美大賣其伊蘭特;本田公司準備推出低于小型轎車的新產品;豐田已經推出了比“ECHO”更小的轎車“SCION”。 現在中國的企業都希望沿用韓國現代汽車成功打入美國市場的模式,這個設想是有道理的。但是現在的美國市場和上世紀80年代已大不相同。 走低價路線可以揚長避短,利用我國相對較低的勞動力與零部件成本優勢,但這只是進入國際市場的第一步。一味追求成本最低有可能導致犧牲汽車性能和質量,這是一種短期行為。價格優勢有利于競爭,但不能為保持和擴大這種優勢而過分壓縮成本。從技術角度說,國內品牌還不具備與國際品牌抗衡的實力,但國外先進的汽車技術也是長時間積累出來的,不承認差距或過分夸大差距都是不正確的態度。 在勞動力成本上,中國也不會永遠占有優勢。周邊國家,例如印度和越南也在吸引更多的國際汽車資本,其勞動力成本可能比中國更低。 在總結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成功時,有一條很重要的經驗,就是成功的公關,特別是高層公關和公眾公關。如何同當地的政府、媒體、公眾、上下游企業、雇員搞好關系,是中國企業走向海外的一個重大課題。 中國的企業在國內市場互相殺價、兩敗俱傷的事情時有發生,這種情況開始在國外重演,企業往往為了爭奪共同的市場而不斷進行價格戰,導致整個行業利潤下降,反而忽視提升產品質量、服務等環節的能力。比如摩托車行業,在海外市場的內亂,使得整個行業的利潤極低;再如輕工產品出口領域,主要是出口海外的低端市場,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卻沒有換得什么利潤。 中國的汽車企業也應以此為鑒。 (作者為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