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房價漲幅曲線 從過快到趨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0日 03:05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洪其華 發自南京 繼去年南京在全國率先出臺政策抑制炒房后,近期南京房產開發商集體倡議,以行業自律來控制房價過快上漲,此舉在全國再開先河。 4月27日,由南京市房產局、物價局召集,南京棲霞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棲霞建
“房地產市場出現的問題很多都是開發商引起的,作為市場主體,開發商的態度和作為非常重要!弊鳛榇舜纬h的發起人、棲霞建設董事長陳興漢女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行業自律抑制漲幅過快 對南京市民而言,房價飛漲可能是近兩年來談論得最多的話題。一系列的數據顯示:2002年南京房價漲幅居全國第二;2003年漲幅12.8%,居全國第五;2004年漲幅11%,居全國第八。 針對此次開發商的倡議行為,陳興漢解釋說,房價漲幅過快是一種不健康的現象,對房地產市場和身處其中的房產企業的長期發展肯定不利,因此,通過開發商自律,讓房價漲幅控制在政府要求的范圍內,十分有必要。 “八點倡議”其中一條要求是:從即日起到今年底,同一樓盤、同樣性價比住宅的價格漲幅控制在政府要求的范圍內。 什么是“政府要求的范圍內”?南京房產局產權市場處處長張定一在倡議會上解釋說:“和國民經濟增幅一致、和市民人均收入增長一致、和老百姓心理能承受的增幅一致! 盡管南京的房市從去年下半年漲幅就逐步放緩,但房產部門卻絲毫不敢放松對南京房市的監管。 南京市房產局產權處黨委辦公室主任蘇建紅告訴本報記者,“通過開發商行業自律,政府可以化被動為主動,而開發商也可以發出他們的聲音! 據陳興漢透露,簽署倡議的70余家開發商大約占了南京市整個房源的70%左右,而一旦簽署倡議,這些企業的行為就要受到社會各界和政府的監督。 “企業自律是一個非常好的措施,但我們不能只依靠企業的自律行為,同時也要在政策上加以調控。”蘇建紅說,一份由房管部門擬定的調控房市的具體措施已經報送南京市政府,正在等待批準。漲幅趨緩已經初顯 南京房價從2002年開始出現大幅上漲,為了城建而進行的大量拆遷導致在一段時期內房市供不應求,加之建材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社會投資渠道過于狹窄等原因,引發房價一路上漲。 “像2002~2004年期間那樣房價翻番的現象將一去不復返了,南京的房市正在走向真正的市場化!蹦暇┚癫叩禺a研究中心總經理厲建軍表示。 南京市的房價漲幅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減緩,過快勢頭已得到抑制,特別是進入2005年后,部分區塊的房價已出現輕度下滑的態勢。 據南京市房管部門統計,第一季度80%的樓盤漲幅在2%~3%,20%的樓盤漲幅超過8%。 導致漲幅減緩的原因,除了2004年3月南京市政府率先出臺了《關于加強商品房市場管理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限制炒房行為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南京的房市整體上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形勢。 根據抉策地產研究中心估計,2005年第一季度南京房市的供需比例達到1.54:1,其中新建商品房的供需比更是高達1.63:1。 在供給放大的同時,需求量則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出現較大萎縮。 “從總體來看,南京的房市確實已經供大于求,但在某些區塊,老百姓喜歡的戶型房源卻供不應求!碧K建紅說。 據抉策地產研究中心統計,2005年第一季度,南京房市有141萬平方米的潛在需求因價格、區位、配套等方面的原因在短期內未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卻有約373萬平方米的商品房因為價格、區位、配套等方面的原因在短期內得不到消化。 “這就是南京房市的結構性供需矛盾,這個矛盾目前還顯得相當尖銳!眳柦ㄜ娬f。房價下跌不太可能 上述這些因素也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房心態。 厲建軍說,由于目前房地產形勢不明朗,南京的消費者持觀望態度的居多,消費者的舉棋不定,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消費需求的增長,也可能進一步抑制交易,從而使房價處于兩難境地。 但這是否意味著南京的房價會出現下跌?陳興漢告訴本報記者,她對南京的房市非常有信心。而南京市另一大型房產企業高層人士也表示,“支撐南京房價的因素很多,房價下跌的難度太大! 在南京市近日出臺的《市政府關于推進重點項目工作的意見》中顯示,2005年南京市在城市基礎設施方面將計劃投入199億元建設41個項目。 隨著這些項目建設的推進,南京的基礎設施將更加完善,“這將使整個南京市的生活配套設施、交通便利程度更加完善,從而成為南京市房價的有力支撐面,也是我們看好南京房市的原因!鄙鲜龈邔尤耸糠治稣f。 厲建軍認為,居民收入的增長,土地成本,鋼材、水泥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也將支持房價繼續上漲!澳暇┦薪鼇韺ψ≌娜朔、抗震等要求的提高,將使企業的開發成本增加500~800元/平方米,商品房的成本上漲無疑會傳遞到銷售環節中來,從而給抑制房價上漲帶來壓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