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全球財經觀察》2005 > 正文
 

向iPod學些什么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8日 18:32 《全球財經觀察》

  對中國企業來說,蘋果和它的iPod、還有三星和它的消費電子產品,是不是開啟了一道心門?

  文|崔忠亞

  無論怎么看,iPod都不具備有顛覆意義的技術,但蘋果硬是憑著它重鑄了自己的輝煌
。當蘋果做著這一切的時候,他也顛覆了人們對于技術價值的衡量標準。

  在數字音樂世界里,先行者MP3的成就雖然巨大,但和iPod比仍顯得平常:根據蘋果公司2005年四月初公布的季度財報顯示,iPod的銷售額就達到12.1億美元,占到了蘋果公司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在未來它可以創造的價值應該也不會小到哪里——最新款的奔馳M級轎車上將配備一套iPod集成工具包;摩托羅拉也已經在自己的手機上捆綁上了iPod,音樂手機將可能成為時尚玩家們的新寵。和汽車、手機巨頭們的合作,讓蘋果把iPod的價值發揮到了近乎極致的地步。

  在蘋果的眼里,iPod不過是一個技術之殼,它在這殼里填上了音樂、時尚、潮流和生活方式等多重含意。蘋果賣出的是一個包含豐富內涵的概念,因此重要的不再是產品本身,而是這樣一個概念,它滿足了人們內心里對一樣事物多面性的要求。

  在新技術層出不窮的時代,為什么蘋果只用一個小小的iPod就改寫了歷史?這應和了英國產業協會主席、《在邊緣》一書的作者威爾赫頓的發現:“一個公司只有當能對將來的消費模式作出正確的預測時,才能利用科技產生巨大飛躍”。在現在的商業社會,消費習慣和模式早已經改變,對于消費者來說,重要的已經不再是商品如何制造以及在哪里制造,而是被購買和出售的“產品”的定義,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概念——產品的形象。

  蘋果提供了這種形象。

  和蘋果一樣,消費電子領域另一個成功的巨頭三星,正是正確地預測出了人們這種消費模式的改變并適時地迎合了這種改變,而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和靠加工起家的中國很多制造廠商一樣,三星也曾是廉價貨的代名詞,它模仿別人的技術,制造了大量缺乏靈感的廉價產品;它也曾采取過分追求產量謀求價格制勝的經營方式,在國際市場上沒什么地位和影響力。這也是中國電子企業過去和現在的生存狀態。但三星改變了這一切。它現在生產最尖端的產品,不僅以高檔次的形象風靡全球市場,更將17項產品做到了世界第一,成為與索尼齊頭并進的行業主導者。它再也不用像中國電子企業一樣被別人掐著脖子求發展,它在美國注冊的專利項目已位居世界第五。

  三星的領導人在談到三星的成功時說,對于企業來說,重要的不僅僅是掌握新的技術、推出讓消費者心動的概念,還要懂得控制概念和出售概念。正因如此,設計、時尚這樣一些概念被附加到技術身上,和技術共同成為推動新產品的因素。 “對我來說,最艱難的事情是開發全新和獨創的設計。我首先必須創造一個獨特的概念。”金泓杓說。金泓杓是三星首席研究員和產品設計師,他的職責就是為三星產品提供最前端、最好的設計,讓設計創造產品的高額附加值。

  今天我們看到,在汽車銷售上,大量汽車憑借獨特的款式和形象而被消費者心滿意足地開回家,而不是僅僅作為一個代步的交通工具。

  “其實,不管哪個品牌,一部手機中,80%的部件都是一樣的。對不同品牌的手機,不同的只是那20%”,畢博管理咨詢公司大中國董事總經理朱農飛說。但是,憑著20%的不同,摩托羅拉和諾基亞走在了全球眾多手機廠商的前面、統領著世界。他們更擅長的,是對全球迅速改變的商業模式和人們消費口味的把握。

  藉著iPod 帶來的“光環效應”,蘋果的銷售員們正打算挽救自己賴以起家的電腦主業的衰退局面。他們相信,當消費者被iPod精巧的設計和直觀的界面所吸引時,以至于禁不住會掏腰包購買蘋果的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

  與蘋果遙遙相望的大洋這一端,中國的企業已經為自己一直無法掌握核心技術苦惱了很多年。現在,對中國企業來說,蘋果和它的iPod、還有三星和它的消費電子產品,是不是開啟了一道心門?在沒有最具顛覆性的技術的時候,是不是只有走出國門進行國際化、哪怕企業因為并不具備條件而可能為此粉身碎骨?是不是不斷地進行規模擴張、哪怕利潤越來越薄、做得非常辛苦?在商業模式已經改變的時候,我們還要循著舊商業時代的老路一直走下去嗎?


評論】【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多種方式看新聞】【收藏】【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2005年上海國際車展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圓明園工程風波
定遠號艦重返威海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珠峰科考登頂復測
2005環球小姐賽
家裝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國特種部隊生存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