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實習生 張寧 發自上海
●今日開幕的2005年第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已晉級為一項國際車展,海外媒體對此給予高度關注,路透社的一篇述評干脆起了個標題設問:準備好買輛中國車了嗎?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和豐田汽車公司都開始擔心中國這個對手了。一位中日合資汽車
企業日方負責人堅信:中國汽車一定會在日本的街道上行駛
●歐美人士習慣了充斥于西方市場的中國鞋子、針織品、廉價電子商品,要說服他們購買中國生產的汽車,恐怕得先讓他們對中國產品的看法有個意識飛躍
中國轎車首次進軍歐洲市場
華晨金杯中華汽車將于今年9月在德國上市,這是中國轎車首次進軍歐洲市場。在4月初于德國萊比錫舉行的車展上,華晨展出了第一輛專為歐洲市場開發的“中華”M1型車。
德國媒體對此不惜筆墨大幅報道:
《南德意志報》:“中國人滾滾而來!‘中華’開始了歐洲長征”;“中國汽車制造商向德國出發”
《萊比錫人民報》:“中國人來了”
《網絡報》:“中國制造”
《汽車圖片報》:“華晨中華:中國帶給歐洲的價格破冰船”
《經理雜志》:“中國汽車工業——挺進德國”
《商報》:“中國人勇敢躍入德國市場”
上海車展打響“中國牌”
2005年第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今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正式開幕,中國汽車工業在經過2003年的井噴、2004年的震動之后迎來了2005年的關鍵發展期。如果把2005年中國汽車市場比作一出即將上演的重頭戲的話,那么本屆上海車展無疑是這場戲的序曲。
在本屆車展正式開幕前,海外媒體關于中國汽車產業的報道明顯增多,英國《金融時報》、香港《南華早報》、《虎報》紛紛撰文報道中國汽車業的發展近況。4月16日,路透社還發表述評,提出了一個引人思索的問題:“準備好買輛中國車了嗎?”
許多海外媒體都認為,繼上世紀日本、韓國汽車大舉殺進歐美市場,在國際汽車市場中成功搏殺之后,中國汽車正在開始成為全球車市一支引人注目的“新軍”。
2005上海車展就規模和影響而言,已成為世界著名汽車展,有望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一次汽車展;并且作為對外窗口,車展旨在展示本國廠商實力,樹立中國品牌,最終將中國汽車“開進”國際市場。參展國家和地區包括來自美國、日本、瑞士、德國、韓國、印尼、中國大陸及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等26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廠商達1036家,為歷屆之最。昨天,上海國際展覽中心現場車模和展車各就各位,靜候開幕。五星級賓館房間一訂而空、汽車模特身價飛漲、飛機票緊張,一切都透露著中國車展晉升國際級車展的信息,對強調中國作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的影響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今天車展正式向公眾開放。車展從2005年4月22日至28日,為期7天,本次車展吸引了大批跨國車商,通用、福特、大眾均占據了半個展館,但車展最重要的展覽位置留給了國內車商。上海汽車占據了1號館的中心位置,上汽旗下各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展覽位置都已經安排停當。
概念車已不是跨國企業的專利,當世界刮起了復古風的時候,民營企業吉利汽車已走在潮流的前端,在本屆車展上推出了“吉利城堡”概念車,此車完全由吉利人自主研發,包括外形、底盤到發動機等等,外車身及內飾完全由手工打造。
因自主研發和自主品牌而被業內廣泛關注的安徽奇瑞汽車,4月19日在上海舉行2005上海國際汽車展新聞發布會,首次全面向業界展示了其自主研發的成果,其中包括5款面向歐美市場的全新車型、6款瞄準未來5年發展趨向的發動機以及中國第一個CVT無級變速箱。
更引人關注的是奇瑞自主品牌的發動機。據有關人士介紹,奇瑞的發動機廠已于上月正式投產,目前已擁有3個系列18款發動機。今后,奇瑞系列車型都將逐漸搭載這些“中國血統”的發動機。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就是受發動機制約的歷史,奇瑞的自主品牌發動機和變速箱,對于中國汽車業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今年,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老大哥,一汽集團這次終于沒有給自己丟臉,拿出了歷時4年全新研發的兩款紅旗概念車,其中包括新一代紅旗旗艦D級車和另一款中檔轎車,據悉,兩款車型的量產版將在明年初上市。
不可否認,這些自主品牌與跨國巨頭的泱泱大軍相比,還是相形見拙了點,但這些尚沒有強大的力量實際上是展示一種信念,一種中國人堅信自己能夠生產和制造自主品牌汽車的信念。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中國汽車工業在經歷了數十年發展壯大后,終于等到進軍國際市場的預備階段了。
國外市場青睞“中國牌”
中國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但在汽車領域還是棵尚未茁壯的樹苗,2004年國產轎車的出口量還不到1萬輛,主要銷往中東和非洲。今年,中國把目光聚焦在了美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上。中國汽車生產商以及國外合資方已經表示,將計劃投入150多億美元巨資,使汽車生產能力在2008年能夠翻三倍,產量超過700萬輛。
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簡稱CSM)工作的張耶魯說,一旦各方面條件都成熟了,中國公司必將走出國門,而汽車生產商也不例外,市場最終也會因此變得成熟。
2004年12月6日,美國汽車經銷商夢幻汽車公司與奇瑞汽車簽約,買下在北美市場的獨家分銷權,并將在2006年引進5款全新車型,于2007年1月份開始銷售,而價格會比同類競爭的美國汽車低30%。據了解,夢幻汽車公司在美國市場有著較大影響,它將為奇瑞汽車在美國市場上的銷售投資2億美元。奇瑞指出,將銷往美國的5款車是即將投產的SUV以及在北京車展上亮相過的NEWCROSSER等奇瑞新研發的車型。盡管國內汽車界人士對奇瑞汽車大批量出口普遍存在懷疑態度,但此次擔任奇瑞汽車在美國全權銷售代理的紐約夢幻汽車公司總裁馬爾科姆·布里克林卻非常樂觀,“我把奇瑞看成是第二個豐田。”
荷蘭著名汽車交易商PeterBi鄄jvelds與江鈴汽車集團日前簽署汽車代理銷售合約,決定從今年4月開始,將為江鈴分銷預計2000輛其越野品牌車———陸風SUV。陸風SUV汽車也因此成為第一批進軍歐洲市場的中國汽車,而價格幾乎是同類競爭者的一半。
國外的汽車經銷商為何對中國民族汽車品牌出口如此積極支持?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經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2004年春天,李書福曾與中東地區一家非常有實力的汽車經銷商洽談出口合作事宜,這家經銷商對吉利提出的合作條件居然全部接受,只希望能夠獲得吉利在中東地區獨家銷售代理權。李書福自己也很奇怪為什么這家經銷商如此看好中國的汽車產品,這家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表示,他們曾在這方面吃過“大虧”,最初中東地區只銷售歐洲和美國的汽車,之后日本的汽車進來,他們并不看好日本車,仍只銷售歐美的汽車,結果日本車在當地熱銷,他們只能眼看著自己的競爭對手大把撈錢。后來韓國的汽車又來了,他們依然不看好韓國車,最終韓國車熱賣他們又沒有從中得到任何好處。這次中國汽車的到來,他們就立即行動,生怕重蹈覆轍。的確,日本豐田汽車如今是世界第二大汽車制造商,而它在20世紀50年代才起步,60年代剛在美國發展時舉步維艱,韓國的汽車在上世紀80年代還受很多人奚落,而后的起飛完全得益于國家戰略,可以看出戰略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現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和豐田汽車公司都開始擔心中國這個對手了。如果說,日韓模式曾經成功地打開了世界汽車市場,那么中國的汽車企業真的準備要“師夷長技以制夷”了。日產東風中國區總裁中村克己稱:“我不清楚他們還要花多少時間,10年、20年、或者30年,但是中國汽車一定會在日本街道上馳騁。”
日本韓國汽車能創造這樣的輝煌,中國汽車為什么就不能呢?
“中國牌”走出國門前路漫漫
不過,擔憂也普遍存在。尤其是近來市場低迷,2003年汽車銷量增加了一倍,2004年就驟減至15%的銷量增長,預期2005年銷量增長額會更低。國內一直沖在汽車出口的最前線的生產商有兩家:浙江民營企業吉利集團和奇瑞汽車,但它們仍然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走的路還很長。麥肯錫咨詢公司預言,如果中國在2010年之前還不能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市場,將會面臨數百萬輛汽車滯銷的局面。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計劃將2/3的生產汽車銷往海外,并希望到2007年,吉利的產量能達到每年65萬輛。李書福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勁,只要是了解中國汽車界的人都知道被戲稱為“瘋子”的李書福。當年,他用他的個人魅力、開創事業能力以及經營關系網吸引了高達幾個億的民間投資,開始涉足資金密集、勞動密集、技術密集的汽車產業。1997年,研究了幾年汽車結構的他終于拿到了汽車生產許可證,正式簡單而又艱難地開始了他的造車之路。
“我們要像賣溫州打火機一樣讓吉利車走向全世界。”李書福上月在北京說道,溫州打火機靠著質優價低占領了世界市場,如今世界上1/4的打火機是溫州產的。他認為,中國造汽車如同種樹,一棵一棵地種,澆水施肥,最終形成森林,不要直接從外國買一棵大樹,這是沒有靈魂的。至于這樣的創新會不會失敗?擔心是多余的,汽車工業百余年的發展史本身就是創新的歷史,是擔風險的過程。
但是,中國汽車企業仍需邁過幾個坎:必須增強研發力量,缺乏研發力量,就沒有核心技術,核心技術是無法抄襲的,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有效避免侵犯專利權,僅僅靠外觀也是沒有競爭力的。還需要解決中國汽車制造高成本問題。較差的維護和汽車零件的進口都會導致汽車成本上升。
另外,還要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特別是歐美人士由來已久的對中國產品質量低下的看法了。歐美人士習慣了充斥著西方市場的中國鞋子、針織品、廉價電子商品,要說服他們購買中國生產的汽車,恐怕得先讓他們對中國產品的看法有一個意識上的飛躍才行。“畢竟買汽車不像買計算機,設計、品牌、產品附加值等都是消費者考慮購買的因素。”中村克己認為,中國完全有能力制造出符合標準的汽車作為人們的交通工具,但是要樹立一個品牌,一個中國自己的品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