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電價改革 一場內部市場化變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8日 14:51 中國新聞周刊 | |||||||||
細觀之,被一些業內專家稱為電力體制改革啟動以來步幅最大的一次改革,實際上是調整電廠與電網企業之間的利益分配的一場內部變革 2005年4月5日,國家發改委出臺了《上網電價管理暫行辦法》、《輸配電價管理暫行辦法》和《銷售電價管理暫行辦法》。發改委稱,這標志著我國電價將實行新的定價機制。
據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實行競價上網后,發電企業的上網電價將實行兩部制電價,其中容量電價由政府制定,電量電價由市場競爭形成。具有自然壟斷特性的輸配電價格由政府按照“成本加收益”的原則制定。銷售電價在競價初期由政府管理;配電與售電分開后,將由市場競爭形成。 新的定價機制的核心是發電企業將實行競價上網 此前,發電企業的上網價格存在多種標準,價格與市場脫節。競價上網的出現,令此次電價改革被一些業內專家稱為電力體制改革啟動以來步幅最大的一次改革。然而,也有專家指出,此次改革僅為市場化改革的過渡階段,還不能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改革。 定向爆破廠網分離后遺癥 4月1日至5日,國家電監會主席柴松岳一行到河南、湖北調研。其間,他在談話中指出,電力體制改革后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如廠網分開后,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之間,暴露出不少矛盾。 2002年底,在原國家電力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2家電網公司、5家發電集團公司和4家輔業集團公司,實現了廠網分開。廠網分開后,壟斷權力最大的就是電網公司。發電企業之間形成了初步的互相競爭的關系,但是在市場機制沒有完全建立和輸配電運營體制沒有改變的情況下,電網的制約作用很大。特別是電網公司還保留了相當規模的發電機組,上網電量又實行計劃分配。電網公司參與決定電量分配計劃,電力調度有權決定機組啟停和調峰調頻,用哪個企業的電、用多少,不用哪個企業的電,電網公司和調度有很大的決定權和裁量權。 競價上網,能夠在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之間建立相對市場化的交易機制,讓大部分發電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國家電力公司下屬的電網經濟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成仁告訴本刊記者,此次改革提出競價上網,就是想通過這樣的一種市場化方式,理順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的關系,逐步向更為市場化方向過渡。 內部協調型改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專家稱,此次電價改革,主要還是為了調整行業內部企業之間的關系,規范上游和下游企業的交易規則。 此次改革方案的參與起草者,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劉樹杰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亦稱,此次改革方案是向市場化轉型中的一個過渡方案。這是由兩部制電價體系決定的。 在兩部制電價體系下,容量電價由發改委確定,電量電價由市場競爭形成。容量指的是發電廠的裝機容量,而電量指的是一定時間內發電廠輸出的電的數量。容量電價是以區域電力市場或電力調度交易中心范圍內參與競爭的各類發電機組平均投資成本為基礎制定。容量電價=容量電費/機組的實際可用容量,容量電費由購電方根據發電機組的實際可用容量按月向發電企業支付。而電量電價通過市場競爭形成。 李成仁稱,容量電價由發改委確定,發改委根據電力供求狀況調整容量電價的系數:供大于求時,系數變小;供小于求時,系數增大,即缺電時多支付一些,反之則減少,目的是確定發電企業的收益。 有分析人士據此認為,兩部制電價充分考慮了電廠的成本,卻無法在發電端形成充分的競爭。 電網企業也成為此輪改革的受益者。李成仁所在的電網經濟研究所2004年承擔了南方電網有限公司的研究課題《南方電網電價形成機制》。他指出,此前由于沒有輸配電價環節,電網企業的利潤來自于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的價差。銷售電價由發改委確定,調整起來顧慮比較多,因此電網企業所得的這部分利潤有時候很難得到保證。在新的定價機制下,明確了配輸電價,按照發改委的文件,輸配電價按“合理成本、合理盈利、依法計稅、公平負擔”的原則制定,這樣由上網電價到輸配電價再到銷售電價,電網企業的利潤也就能得到了保證。 至此,電價改革就變成了調整發電環節與輸電環節,即調整電廠與電網企業之間的利益分配的一場內部變革。 誰來主導下一輪改革 發改委在下發的文件中提到,新的辦法從5月1號起開始實施。在同一天,另一部影響電力行業的條例也將開始生效 2005年2月25日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在北京公布了《電力監管條例》,并稱該條例將于5月1日起施行。 這部條例規定,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國務院電力監管機構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的規定,對電價實施監管。此前,在2005年1月24日由電監會和亞洲開發銀行在北京聯合主辦的“電價形成機制與電價監管國際研討會”上,亞行人士指出,“根據國際經驗,從改革的方向看,電價審批權應逐步賦予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 據本刊記者了解,此次的改革方案完全由發改委主導,其中涉及到價格部分的控制權仍然在發改委掌控之中。《銷售電價管理暫行辦法》32條規定,各級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和電力監管部門按各自職責對銷售電價進行監督和檢查,價格主管部門對違反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專家對此頗有微辭,他認為,電價改革本是電力機制改革的核心部分。然而,作為行業監管機構的電監會對于電價改革卻沒有主導權,這勢必會影響整個電力體制改革的進程。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余暉曾參與電監會組建的研究與設計工作。他表示,沒有核心的電力投資準入權與定價權的電監會,根本就沒有監管效力。他認為,“最終還是需要在《電力法》修訂時,把這兩個最關鍵的監管手段劃歸給電監會,做到政監分開。”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劉小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