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產品來自市場認可 政府評選品牌為越俎代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7日 09:57 經濟觀察報 | |||||||||
4月10日下午,北京律師張顯峰向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及國家質檢總局公開致函,希望取消“南極人”保暖內衣等問題產品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并對中國名牌評選是“扶優”還是“扶劣”,提出質疑。同時,行政法權威張樹義教授也對該評選的合法性提出質疑。 今年的名牌產品評選目錄中,上屆的名牌“南極人”保暖內衣繼續保留了中國名牌稱號。但據今年3月21日,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抽查報告稱,上海南極人紡織品發展有限
中國名牌評選的背后,是政府信譽的擔保,有關部門進行每年一度的名牌評選,正是基于對中國名牌認證的“質量”的自信,也是對政府信譽的自信;職能部門相信:被評選為中國名牌的產品,必然地獲得了政府信譽的擔保。作為消費者的我們,選擇那些“名牌”產品,也是因為相信“名牌”符號背后的政府信譽。 可是,“中國名牌產品”居然產品不合格,這消息固然會對這類“中國名牌產品”產生危機,更會危及政府信譽。 政府嚴格監管就意味著要參與到“中國名牌產品”的市場化評選過程中么?“名牌產品”是知名度與美譽度、商品質量與廣告促銷等的結合體,最終來自市場的認可才是惟一。 由于市場的瞬息萬變,“名牌”的內涵與外延也不斷發生變化,挑剔的消費者也在不斷重新對“名牌”進行選擇,它完全可以由市場自發秩序來完成更迭交換,內部換血,而無須通過政府來不斷進行“名牌”認證。事實上,政府也無力做到對數以百萬計的商品進行實時比較,挑選出其中的“名牌產品”。 所以,政府信譽不可輕用,政府信用是保證市場中處于信息不對稱弱勢位置的消費者的權益后盾。消費者對其的依賴程度,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而與日俱增。這就是政府信譽的威力,也最容易造成政府信譽的雙刃劍效應。一旦有產品披上國家信譽認證的外衣,干出種種坑蒙拐騙之事,它所造就的對市場的破壞,對消費者權益的傷害,就遠比那些俗稱的假冒偽劣產品更甚。 所以,評選“名牌產品”不是政府職能機構該做的事情,越俎代庖,最終只會讓政府職能機構付出更大的代價。 (四川 安平) (以上來論不代表本報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