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分析中國能源戰略對地區和全球的影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4日 12:00 中國石油網 | |||||||||
中油網消息:美國《耶魯全球化》雜志日前刊登美國史汀生中心南亞問題助理研究員齊亞德·海德爾的一篇文章,題為《石油催生北京新的能源政策》,認為中國為了尋求安全的能源供應和輸油線路而進行大規模的戰略調整,可能對地區乃至全球產生的影響。 作為一個崛起的重要的經濟參與者,中國正在想方設法努力獲得能源,以為其經濟發展提供動力。中國在1993年成為能源凈進口國,從此以后,為了尋求能源安全,在全球各
“9·11”事件發生后,在不斷變化的國際環境和不斷升級的能源危機中,中國、巴基斯坦和印度這三個國家之間的關系也在發生變化。中國為了能源安全在次大陸進行的努力反映出中國正在重新確認和重新修補國際關系。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系根植于其長期的地緣戰略考慮和交通需要,與印度的關系則仍在探索之中。中印雙方都希望進行建設性的合作,這一點具有地緣政治意義。這種探索和合作的最終結果將對巴—印—中三角關系產生深遠影響。 快速的工業化進程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增長,但中國也為這種繁榮付出了代價。從1980年到2003年,中國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了9.5%。工業和交通的需求促使國內能源需求猛增。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中國1/3的能源供應來自國外。據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在未來25年中,中國的能源需求增長將占到全球能源需求增長的1/5強。毫無疑問,能源是中國經濟長期保持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中國的目標是避免受到日益動蕩的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因此中國的海外戰略便圍繞使其能源供應多元化而展開。中國對石油和天然氣的尋求還帶來了諸多其它好處,特別因為中國的能源部門同時還是一種外交政策工具,享有政治和經濟支持。在不以贏利為目的的交易中以及在與窮國打交道時,中國收獲了兩種類型的政治利益:一是為未來合作鞏固了關系;二是超越了美國的影響。 因此,中國的一個主要手段是在開發和生產項目中獲取股份。中石化公司獲得了伊朗亞達瓦蘭油田50%的股份,中國還在去年花費700億美元巨款用于在未來30年中購買伊朗的原油和天然氣。中國擁有在蘇丹的大尼羅河石油開采公司40%的股份。中國向購買了尤科斯公司主要生產部門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氣公司的俄羅斯石油公司提前支付了供油款,并正在對是否購買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氣公司20%的股份進行慎重考慮。中國還與全球第五大石油出口國委內瑞拉簽署了石油開采協議。與此同時,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正在考慮收購美國第九大石油公司優尼科公司,主要是為了獲得該公司的亞洲資產。 除了增加供應來源外,中國能源戰略的第二個方面是確保可靠的輸送網絡,包括建造港口和鋪設輸油管道。輸送系統方面的伙伴包括哈薩克斯坦。中國目前正在鋪設一條從哈薩克斯坦進入中國的輸油管,接下來還將鋪設天然氣管道。雖然最終不敵日本的競爭,中國還曾經與俄羅斯就一條西伯利亞輸油管進行過洽談。 新的管道當然重要,但在2025年前,中國近3/4的石油進口仍將途經印度洋和馬六甲海峽,這實際上是海上運輸路線多樣化的需要。這能夠從某種意義上解釋中國為什么要對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瓜德爾港的建設提供技術援助和80%的資金,另有450名中國工人在這里工作。中國官員們已經表明,他們想將瓜德爾港建成中國從伊朗和非洲進口原油的中轉站。從長遠來看,一根輸油管道或是一條陸上通道將從瓜德爾港將原油輸入中國西北部與巴基斯坦相鄰的新疆地區。中國海軍還可能在瓜德爾港駐扎,在印度洋航線上巡邏,以確保目前的海上運油線路的安全。 為了未來的能源合作,中國需要一個平靜的巴基斯坦。這種平靜不僅有賴于俾路支省的穩定,更需要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之間的和平。中國能否利用瓜德爾港還有賴于整體的中巴關系。為了鞏固中巴之間的長期戰略關系,中國在巴基斯坦開展了各種開發項目。例如,提供資金在巴基斯坦建造了一系列包括熱電、核電、水電等在內的能源項目。當巴基斯坦正努力應付其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之時,這種關鍵支持將幫助確保中國在瓜德爾港擁有特權。 考慮到印度與中國的盟友巴基斯坦的關系,中印之間的能源關系自然要復雜得多。中國對印度的能源“目標”既包含合作,也不乏競爭。印度70%的石油來自進口,為了實現其7%-8%的經濟增長率和發展目標,印度對能源也有著巨大的需求。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將印度的能源安全描述成“在我們考慮的問題中僅次于食品安全”。 當印度正在奮力追趕之時,中國的領先非常明顯。去年10月,得益于大量的雙邊援助,中國擊敗了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獲得了在安哥拉的石油勘探權。中國擁有伊朗亞達瓦蘭油田50%的股份,而印度擁有該油田20%的股份。在蘇丹的一個油田,中石化是開采負責人,而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則擁有該油田1/5的股份。中國還在緬甸獲得了勘探權。 印度現實地接受了這一事實,同時希望在亞洲內部進行合作,搶先一步拚命爭奪資源。今年1月,印度主持了首次亞洲主要石油進口國與中東出口國石油部長會議,會上對印度提出的建立亞洲石油市場的建議給予了支持。2月份在新德里舉行了第三屆亞洲天然氣買方峰會,在這次會議上,印度石油和天然氣部長馬尼·尚卡爾·艾亞爾呼吁建立一個亞洲天然氣網絡,以結束“由西方主導的悲慘局面”。 艾亞爾的措辭引起了與會者的某種共鳴。沙特阿拉伯保證說,它“能夠且將努力滿足其亞洲伙伴的石油需求”,并答應與日本一起舉行第二次石油圓桌會議。伊朗說,亞洲石油生產國應該以優惠的價格向亞洲的石油消費國提供能源,有必要簽署長期的供油協議。 中印雙方利用這些場合也加強了彼此之間的溝通。中國石油代表團的負責人說:“我們(中國和印度)同意彼此之間不進行競爭……我們將與印度進行協調和合作,并有可能以個案為基礎進行聯合競標。” 改變亞洲能源市場的呼聲具有一定的現實性。由于雙方都有過殖民主義歷史,都是發展中的經濟體,中印雙方都想避開西方織就的能源網絡,確保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能有一個穩定的環境。正如艾亞爾所說:“印度和中國不必手足相殘。在能源安全方面,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彼此合作將帶來更好的結果。當然,在市場中我們也難免會有競爭。”隨著時間的推移,聯合競標和領導亞洲市場的理念將日益流行。 不論這些努力最終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對能源的需求已使亞洲歷史上的這兩個對手走上了全新的道路--一條必將影響全球能源和地理政治面貌的道路。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