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減種棉價面臨大漲 棉紡企業平靜面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6日 10:46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楊鋒磊 4月份是我國棉花的播種季節,而由于去年棉花價格的大起大落,致使棉農種棉熱情嚴重受挫,今年的棉花種植面積明顯減少。 來自河北省邢臺市農調隊的調查顯示,該市有60%的棉農放棄種棉,改種小麥。而綜合
棉花生產“怪圈” 據記者了解,2004年棉價出現大幅下跌后,我國很多地區的棉農在棉花尚未成熟時就拔掉棉稈種植冬小麥,以至到了4月播棉季節,大量棉田仍被麥田所占,無法播種,從而造成2005年棉花播種面積大幅減少。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所長、中國棉花協會副會長喻樹迅估計,今年棉花種植面積可能會下降1000多萬畝,降幅可能達20%左右。而種植面積減少、庫存減少、稀缺量加大等幾個因素將導致今年的棉花價格上漲30%左右,他估計今年的籽棉價格將漲到5元/公斤以上,而去年僅為3元~4元/公斤。 中國棉花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去年3月份,我國增發的棉花進口配額大量到港,國內棉花價格開始下跌,內外棉差價縮小,棉花價格出現理性回歸。但5月份以后,國內棉花市場出現異常情況,棉花價格持續、大幅下跌,對產業鏈各環節帶來嚴重影響。由于國家對部分行業實施銀根收緊的調控政策,企業缺少購棉資金,棉花流通企業因面臨還貸壓力,加快銷售棉花,造成本應在庫存中的棉花集中涌入市場,形成短期供大于求,加劇了市場壓力,棉花價格開始快速、大幅度下降,價格從2003年的最高點18000多元/噸,下降到2004年7月初的13000元/噸左右,每噸價差超過5000元,棉價波動的頻率、幅度,對產業造成的傷害,是國內棉花市場放開以來、也是建國以來最大的一年。 喻樹迅認為,去年糧食價格上漲,棉花價格下跌,導致現在的糧、棉比價為16.5,而正常情況應是18以上,而且國家對糧食收購既有保護價、又有種糧補貼,所以去年有不少棉農改種小麥。鄭州商品交易所總經理王獻立日前表示,從理論上講,某年的棉花價格較低,第二年其播種面積會減少,這是農民在對比糧棉種植收益后做出的選擇。這實際上已經成了棉花生產的一個“怪圈”。 對此,喻樹迅表示,他們前期已經向農業部建議制訂棉花收購的保護價,從而穩定棉花生產,為我國紡織工業發展提供穩定的國內原料供應。但由于棉花問題牽涉的部門很多,如紡織、貿易等部門,因此不會很快解決這個問題。 棉紡企業平靜面對 針對今年棉花種植面積減少、棉花價格面臨大漲的局面,記者采訪了國內多家棉紡織企業,發現經過去年的“洗禮”,他們似乎對此早有預料,能夠平靜應對。 遼寧營口棉紡織有限公司原料部的劉經理告訴記者,他們判斷今年的棉價肯定會上漲,但不會暴漲,因為進口配額會增加,從而調劑國內市場需求。“不過我們還是做了準備,現在我們的棉花儲備量很大,足夠使用3個多月的,同時在價格合適時還會不斷買進,補充庫存。” 杭州中匯棉紡織有限公司原料采購部王經理也表示,通過去年的教訓,大家都開始變得理性。他還告訴記者,棉花價格并不是說播種面積減少就會大漲,還要結合進口來考慮。政府可以多發配額,以平抑國內價格。而今年美國的播種面積增加了4%,即使其不增長播種面積,去年棉花產量300多萬噸,至少有200萬噸可供出口。 農業信息披露缺失 其實,棉花生產的“怪圈”在我國農業生產中極為普遍。近年來谷賤傷農、菜賤傷農甚至(牛)奶賤傷農的事情經常發生,這就牽涉到我國農業信息化問題。如果相關部門做好市場預測工作,對國際國內市場進行調研分析,提前制定指導性建議,完全可以避免這個“怪圈”。 與此次我國棉花種植面積下降相對應的是,作為向我國出口棉花的供應國,美國的棉花種植農場主已提前通過其農業部門的信息了解到這一情況,并準備在今年擴大棉花種植面積,待我國國內棉花價格上漲時大量出口獲利,美國棉農這一策略與其政府提供了完備的農業信息密不可分。 據了解,美國農業部提供的市場信息涉及到120多個國家、60多個品種,囊括了主要農產品的全球數量、國內產量、供求情況、價格變化等情況,并在法定的日子里公布。農民可以通過網絡、電話和郵寄等方式,從美國農業部及其有關職能局得到一套完整的市場信息。而在日本,農業部門也制定了一整套農產品生產數量和價格行情預測系統,憑借政府發布的準確市場信息,每一個農戶都對國內市場乃至世界市場有比較全面準確的了解,由此調整生產品種及產量。 而就我國的情況來說,目前還遠做不到農業信息渠道的暢通。一位業內專家尖銳地指出,目前政府部門還缺少科學、客觀、公開的信息發布。比如說,今年播種面積到底會有多少?恐怕到年底也不一定知道。事實上,如果政府部門能夠定期發布這些調查數據,農民就可以做到心里有數。 據悉我國農業部門已經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并逐步建立農業信息化機制。來自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的消息稱,目前,全國所有的省級、97%的地市級、近80%的縣級農業部門設置了農業信息管理和服務機構,一半鄉鎮成立了信息服務站,并已建立了具有較強支持服務能力的網絡中心,各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均建立了局域網和農業信息網站,81%的地級和38%的縣級農業部門建立了局域網,83%的地級和45%的縣級農業部門建立了農業信息服務網站。去年,在全國120個縣新建了農業信息服務平臺,2000個鄉鎮新建了農業經濟信息服務站,使全國累計建起的縣、鄉信息平臺(站)比例分別達到75%和50%。但是,大多數農業信息網站需要付費卻成為農民獲取信息的重要阻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