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面對中國物流行業發展中出現的困惑缺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4日 12:03 中國物流行業協會 | |||||||||
(中物協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 陸軍) “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給中國行業經濟的寫照是再生動不過了。中國經濟的神經系統極度脆弱,就像個孩子,自我約束和自我調控能力太差。市場是由商人創造的,也許是他們對政策的特殊理解,也許是對自我能力的極度自信,也許是超強的認為自己的判斷與決策是理性的。市場的參與者們其實在轉入一種迷茫,一種非理性掙
發展的難題在于,如果你遺忘了發展的目的,那么發展就會被發展本身異化成一種頹廢和荒唐。這也正是中國經濟改革在啟蒙和媒介方面的一大軟肋,正如中國的物流教育內容的抽象化與物流知識需求者的具像化之間存在巨大的沖突,以及物流教育形式的個性化與規模經濟的標準化之間存在著突出的矛盾。經濟發展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發展靠人才,人才發展靠教育,教育發展靠開發人的潛能來實現。但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卻往往忽視了對于實際情況的歸納,而多以主見為前題做為演繹和推理,這是根本性的錯誤,以我所見,中國物流的發展已快速的駛入了這片誤區和沼澤。 中國的經濟結構是有非常多的缺陷的,市場交換能力以及專業化分工程度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所以給物流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困惑。困惑是創新的起點,但創新不是模仿和移植概念即可完成的。而今天中國物流的創新大多是以某種凝固的原則為標準,這種原則在特定的情形中是適當的,但創新者卻往往把它當作普適的標準到處套用,從而或者使它本身陷入不能自圓的困境。這種創新不顧實際情況,生硬嫁接,因而是僵化的靜態的,缺乏變通和適應性。物流的從業者應全面而完整的理解物流,理解經濟周期,理解產業結構和經濟布局,才能對物流發展的認識有周全性與廣度。具體而深入的考查物流所關涉的一切對象,才能對物流發展的認識有針對性和深度。通過靜態的整體與動態的要素辯別物流市場的理性與非理性。 近兩年中國的企業由物流熱轉向供應鏈熱,這也正是企業家們在尋找變革的方法與工具的結果,看起來是從靜態走向的動態,其本質依然是固化的、抽象的。供應鏈是沒有固定模型的,但縱觀目前中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基本上是固守原有的契約結構,要素流動的速度并沒有加快,由其是賬期上陷入無奈。在供應鏈上,即便信息流、物流速度很快,但資金流非常緩慢,那么對于這條鏈,長此以往也將成為死鏈或病鏈。所以中國的企業正處于產品的動態均衡與資金要素的靜態均衡的兩難中。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循環流轉是經濟發展的起點。而在所能打破固定流向的因素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和組織結構的創新,創新的結果會產生新的收入流。也許它的理論進入中國就不靈了。 經濟學家可以解釋世界,但不能改造世界。管理知識有真偽優劣之分,驗正什么是對的或好的,不在于邏輯上的嚴謹和一時的流行,而在于是否可以實現及能否取得成果,而成果必須對一個公平、健康的社會有建設性。但愿這段德魯克的理念能為中國物流的發展帶來一些新的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