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餐桌安全隱患先從減少管事婆婆做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0日 11:00 紅網 | |||||||||
人們吃的食品越來越難以放心了。近年來,毒大米、毒豆油、劣質奶粉等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fā)。本次兩會,在所收到的議案和提案中,食品安全問題排在首位,共有233名代表聯(lián)名提交了盡快制定專門的食品安全法的議案。(3月8日 新華網)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時下,食品安全已成為百姓關注的焦點,食品市場現(xiàn)狀十分令人擔憂。據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近日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2004年食品的投訴總量比
什么原因造就了人們的這種“餐桌隱患”?專家分析有三種主要因素,一是不法分子昧著良心坑人,百姓餐桌難安全 ;二是食品安全多頭管理,執(zhí)法主體模糊不清;三是食品標準不統(tǒng)一,百姓和企業(yè)都無所適從。細細思量,筆者認為一、三點都不是問題的主因,高額利潤雖誘使不法分子挺而走險、昧著良心坑人害人,而關鍵是社會有其滋生的土壤,那就是打擊力度疲軟,較之其獲利來說,付出的風險成本太低。因而,消除“餐桌隱患”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加大打擊力度,使不法商販不敢輕舉妄動。而做到打有威力、管有效果,其癥結就是減少管事的“婆婆”,防止執(zhí)法中出現(xiàn)“三個和尚沒水吃”的現(xiàn)象。 在兩會上,一些代表一口氣便數(shù)出了食品安全管理的10個管事“婆婆”:農業(yè)、質監(jiān)、衛(wèi)生、工商、商業(yè)、藥監(jiān)、城管、公安、教育、出入境檢驗檢疫等。按說,“婆婆”多了,通道設置的關卡森嚴壁壘,只要相互配合,共同為百姓的餐桌安全負責,安全隱患也就容易排除。可事實上,是有利爭著上,無利躲著走。誰都在管,然而誰都沒有管,監(jiān)管鏈條出現(xiàn)了誰也說不清的“空隙”,給不法商販以可乘之機。用來自食品行業(yè)的全國人大代表王秀林的話來說,就是“七、八個部門,你管你的,我管我的。利益被分割了,就好像一塊面包,被硬生生地扯成七八片。” 其實,管住“餐桌隱患”并不缺少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食品標準、產品質量、食品衛(wèi)生、消費者權益保護、農藥管理、動物防疫等20部以上的專業(yè)性法律法規(guī)可對食品安全提供足夠的法律保障。然問題就是多家“婆婆”為各自“養(yǎng)家糊口”,見利就上、有錢就管,而真正的監(jiān)管職責卻在利益爭搶中被漠視、淡化了,出了事故誰都可以不負責。結果,嚴肅的法律成了多頭執(zhí)法的護身符,成了獲取部門利益的“尚方寶劍”,理論上的食品全程監(jiān)管成了一句空話。“阜陽劣質奶粉”、“廣州散裝假酒”、“黃花菜二氧化硫超標”,“重慶火鍋底料”、“龍口粉絲”、“太原陳醋”等食品安全事件,可說都是這種多頭執(zhí)法下滋生的惡果。 由此,消除餐桌上的隱患,讓百姓吃上放心食品,除加大食品安全常識宣傳,增強百姓的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外,必須徹底解決食品生產、流通中存在多頭管理、交叉管理的突出問題。首先是完善法律體系,明晰執(zhí)法主體,明確執(zhí)法責任,讓真正的主管部門能全程監(jiān)管,一抓到底。其次,精簡機構,減少人員,降低執(zhí)法成本,提高執(zhí)法效率。 (稿源:紅網) (作者:陸志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