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中國與東盟貿易的新支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7日 18:4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王艷華 實習記者 揚繼偉 上海報道 “國王這次訪問主要是促進中馬雙方的友好關系,來訪的人員都是王室的高官和外交部的官員,沒有經貿代表團跟隨。”3月1日下午,記者撥通馬來西亞大使館新聞官陳先生的
2月28日,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端古.賽義德.西拉杰丁抵達北京,開始了他上臺后的首次中國訪問。與去年總理巴達維沉甸甸的中國之行相比,西拉杰丁訪華更多的是一種“象征性”意義。無獨有偶,菲律賓外長也選擇了在這個春天踏足中國。東南亞國家領導人來訪的背后,是一種實質性的更緊密的經濟聯系。 “馬石油”伸入中國腹地 時間回溯到2004年5月,上海浦東香格里拉。 巴達維當選馬來西亞總理后出訪的第一個非東盟國家就是中國,隨訪的是龐大的貿易代表團。巴達維明確表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中心點,馬來西亞企業應該全面深化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不能錯過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會。” “在上海,兩國完全可以拓展更多的發展空間,”世界石油工業收入中排第二的馬來西亞石油公司(馬石油)高層對記者表示。去年,“馬石油”在中國市場多方出擊:5月借總理訪問之機與上海各方面人士接觸,6月在深圳設立中國的第一個常駐辦事機構,9月贊助隊伍參加F1大賽。 “馬石油”除加大拓展中國市場外,還加強了與中國石油集團、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戰略合作。目前,“馬石油”與“中石油”在蘇丹合作勘探開發的油田,平均日產原油已達26萬桶;兩家企業在印度尼西亞的合作區塊,日產原油約2.4萬桶。此外,馬來西亞UMW公司與“中石油”旗下的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還共同投資1.58億元人民幣,新近在上海建設了一座現代化的石油鋼管制造基地,其合資產品已成功用于蘇丹油田長輸管線建設。“馬石油”只是眾多東南亞國家向中國伸出友好之手、將觸角深入中國的一個縮影。 巴達維鼓勵馬來西亞企業積極開展與中國的合作,他對企業家的鼓舞其實是東盟各國領導人的“中國共識”。 印尼總統蘇西洛也表示,中國和印尼在很多經濟領域具有互補性。印尼是礦產和能源大國,天然氣、石油儲量豐富,這些正是處于高速發展的中國所需要的。另一方面,印尼的中小企業基礎薄弱,而民眾對日用品和家電等的需求正迅猛增長,如果中國的中小企業能夠前往印尼投資設立合資企業,不僅可以振興印尼民族工業,也有利于中國商品擴大印尼市場。 文萊蘇丹博爾基亞曾經表示,目前中國從文萊進口的主要商品是原油,兩國在石油領域的合作已有長足進展。博爾基亞歡迎中國增購石油,也歡迎中國石油公司參與對文萊新老油氣田的開發與改造。 此前有媒體預計,東南亞將成為中國石油企業海外勘探的主要方向。 中國鐵路總局的數字表明,中國2004年進口了700多萬噸原油,增長率高達50%。“近幾年,我們進口的能源相當一部分來自東南亞地區。比如石油、天然氣、森林、礦產資源。”商務部貿易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徐長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 印尼長期以來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而且是OPEC組織中唯一的亞洲成員。東南亞諸國中,越南的石油儲量僅次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而位居第三。另外,泰國石油局也估計,泰國已發現并可開采的石油儲量為5-10億桶,天然氣12.7萬億立方英尺。 不可忽視的力量 中國對東南亞的能源有大量需求的同時,東南亞國家也瞄準了中國的廣闊市場。在中國顯著增長的進口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東南亞。自1993年起,東盟已連續十一年保持中國的第五大貿易伙伴地位。從2000年開始,整個東盟國家之間以及中國和東盟的雙邊貿易每年都有20%以上的增長。 巨大的貿易額背后,一種強大的來自民間和那些早年東南亞華商的力量不可忽視。 “我在這行做了三四十年了,”當記者撥通海鷗集團經理陳凱希的電話時,他正在自己吉隆坡的公司里。2月28日在馬蘭西亞結束的“中國經濟發展與對外貿易合作論壇”上,陳凱希作為馬來西亞的華商代表,發表了演講。 陳凱希說,“未來經濟發展要靠中國這個火車頭的帶動,以后會把希望寄托在中國。”海鷗集團在1975年創立,1996年上市,主要從事醫藥保健品和部分輕工業品的進出口貿易,目前在中國境內擁有100個供應商。 在2003年,馬來西亞成為中國第七大出口市場,而中國則上升為馬來西亞第四大出口市場。 商務部亞洲司司長王丙辛表示,近幾年來,東盟國家來華投資的實際投入金額保持在每年30億美元左右。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03底,東盟國家來華投資項目達到22075項,實際投入323.7億美元,占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6.46%。 另一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到2003年底,中國企業在東盟國家投資的項目達857個,中方投資金額約為9.4億美元。 去年末,亞洲發展銀行發布報告稱,2004年東亞地區獲得了1997年金融危機之后GDP增長值最高的一年,“除了印尼和老撾(增長幅度稍大外),其余的東亞國家都在來年有小步伐的增長……主要依賴于對國際市場的開放程度和對中國市場的開放度。” 商務部研究員徐文長表示,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高層領導的互訪,今后還會增多,這種區域內的經濟和政治緊密化程度會越來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