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資:能源熱呼喚新能源經濟和體制改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1日 14:24 《上海國資》雜志 | |||||||||
李蓉/文 2005年經濟制度變革的主題,是以要素價格的市場化作為突破口,改變某些壟斷部門的價格形成機制,進而推動整個經濟的市場化轉型。 中國能源旋風引發全球能源熱
回顧2004年中國宏觀經濟的變化,給我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非能源莫屬。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一齊發力,在世界各地刮起了中國能源旋風。胡錦濤主席拉美之行與巴西簽署鋁、煤以及肉類進口合同;與阿根廷簽訂投資200億美元的礦產合作項目;與世界最大的產銅國智利合作開采銅礦;中國還將大規模投資于古巴的鎳礦業。中國的企業也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了“能源之旅”,在伊朗、委內瑞拉、哈薩克斯坦、厄瓜多爾、蘇丹等國家尋找石油,并通過并購或直接投資的方式在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尋找礦產資源。 中國能源旋風,引發了全球能源熱。在國際貿易上,資源商品的貿易出現了量價齊升的現象。從數量上看,根據WTO提供的數據,與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相比,礦產品占世界貿易出口份額的比重上升最快,從10.9上升到13.2%,提高了2.3個百分點。從價格指數上看,礦產品價格的上漲更為明顯,截止到2004年二季度,能源出口價格漲幅遠遠高于初級品,其中原油的漲幅最高,煤炭的大幅反彈最引人注目。 在證券市場上也是如此,2004年以來能源和原材料行業的漲幅遠遠領先其他行業。以摩根斯坦利公司的全球行業指數為例,能源行業的漲幅達到20%。從投資回報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分享到能源的高溢價。截至到2004年11月底,在晨星公司對全球5536家共同基金的排名中,全部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是7.05%。在排名前十位的基金中,有六只是能源主題投資基金,平均收益率達到46%。其中SSGRX的收益率高達52.49%,這家基金3年和5年的回報率分別達到了40.16%和37.04%,遠遠高于平均水平。 “能源熱”求變經濟體制改革 “能源熱”的背后,究竟蘊含著什么樣的經濟規律?筆者從經濟和制度層面來分析一下原因。 從經濟增長的角度看,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力和對資源的占有應該是相匹配的。中國在幾個大國中人均的資源量是最低的,隨著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推進,經濟增長對能源的依賴程度明顯加大,特別是最近幾年,以房地產為龍頭的經濟景氣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繁榮帶動了上游高耗能行業的快速發展。這種發展打破了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以輕工電子類產品為主導的經濟增長結構所形成的能源平衡格局,尤其是鋼鐵、水泥、電解鋁及其他建材類行業投資的過熱導致了對資源和能源的需求大量增加,在國內不能滿足的情況下,進口就成了必然的選擇。因此,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中國開始在國際上進口大宗原材料,以滿足國內日益增加的需求。 從制度的層次分析,能源求變,實際上反映出經濟運行的內在格局對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和力度提出了新要求。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大部分行業都已經納入到市場運行的機制中,但上游部門行政管制的色彩仍然非常濃厚,其產品價格也還在實行行政壟斷定價,與下游部門的市場供求定價差別很大,這種情況導致上游部門產品的價格往往不能及時反映市場的最新變化。長期的計劃性低價格扭曲甚至降低了重工業部門獲取資源和生產資料的成本,在重工業化的浪潮中,大量的國內外資金被吸引進來,對煤電油等主要資源能源產品的需求在短期內大量增加,導致這些部門成為發展的瓶頸。這種上游計劃和下游市場的矛盾要求我們必須要對上游進行改革,打破導致瓶頸出現的制度根源,理順上下游產業鏈的價格關系,以上游價格變動來調整下游的需求,實現中國經濟的軟著陸。因此,2004年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都可以看作是啟動上游市場化改革的前奏,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始進一步深化的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