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各地存在的教育不公怎能回避深層次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2日 09:04 中國經濟時報 | |||||||||
岳建國 2月20日《人民日報》以“教育部表示將采取措施解決教育公平問題”為題,刊登了記者專訪教育部部長周濟的報道。剛看到題目時,筆者眼前一亮,啊,教育部終于正面回應媒體呼吁了許多年的解決教育不公這個問題了!但當我看完這篇報道時,心又涼了,原來周部長是用這些措施來解決教育不公問題的:一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對農村家庭貧困的學生免
筆者認為,作為政府的最高教育管理部門,在理解教育不公這個問題上顯然偏頗了,這些所謂的措施,其實這些年他們也一直在強調,一直在做,不是新東西,故仍然是在細枝末節上打轉轉,不可能對教育不公產生實質性影響。 目前我國最重要的教育不公表現在哪些方面?其根源在哪里?就是一般的報刊讀者,對此也能說個差不多,早已達成了共識,筆者在這里再重復一次。首先是國家教育投資的不公,人為地造成教育資金向城市傾斜,向城市中設在行政區的重點學校傾斜,并且越是級別高的城市這種傾斜就越明顯,由此導致最好的設施、教師、管理等公共教育資源向少數學校流動和集中;而“同在一片藍天下”的農村,卻很少得到國家的教育投資,甚至要用“人民教育人民辦”的辦法自己籌款去實現本應由政府負責的“義務教育達標”,使農民在基礎教育上負擔最重,使其子女的入學率、升學率和受教育程度遠遠低于城市;其次是國家投資建造的重點大學在省際間嚴重分布不均,許多城市尤其是北京又將這種資源看成是自己的資源,用種種辦法進行獨攬,等等。而周部長所提出的上述問題,只是真正的教育不公現實的表面反映,因為真正的義務教育不存在交學費問題,真正公平的教育環境根本不會產生教育亂收費行為,更不會讓教育行業成為“腐敗的重災區”。 但是,作為最了解教育行情、對教育不公最有發言權,并負有向國家立法等部門提供教育改革建議責任和義務的的教育部,在聲稱要大力解決這個問題時竟然提都沒提到這個共識,使筆者對解決這個問題的遠景期望都看不到,實在令人震驚和失望。 就一個青少年來講,能否從一開始就站在公平的教育起跑線上,將對他的一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別的青少年可以“天然”地有條件進入設施最好的學校,擁有最好的教師,在升學錄取中又可得到種種優惠,并因此得到更好的工作崗位,那就等于人為地剝奪了他憲法賦予的同等利用國家公共資源的權利,剝奪了他和其他公民平等的學知識、開眼界、掌握生存本領的權利,使他們一到就業年齡就處于社會競爭的最劣勢地位,影響了他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更重要的是,這種局面如果不改變,他的后代仍將這樣延續下去,他們的祖祖輩輩都有可能處在這樣的現實之中,從這個方面講,教育不公是最大的群體歧視和影響最深遠的社會不公,最終會影響到社會的整體穩定和持續發展。因此,無論有什么客觀原因,教育部公開回避這個問題,都是不負責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