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政策導致外資退出 環保型熱電廠兵敗中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1日 09:55 《經濟》雜志 | |||||||||
文/本刊記者 曹海東 不公平的政策讓外資熱電廠日子越來越難過,事實上許多外資熱電廠都是中國應該大力支持發展的環保型的電廠。 瘦削的太平洋頂峰(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伯特·安德森(Robert
2004年12月中旬,安德森對于眼前的局勢更加不安了——煤炭價格依然上漲,但是電價又由政府部門采取控制性定價,他在中國的7個熱電廠中有4個在虧損。安德森聳聳肩膀說,下個星期一如果你要在我們公司找一份工作,我馬上就可以把“去董事會匯報”這份工作給你,讓你去給他們解釋現在的“窘境”。 也許安德森更清楚另外一個事實,他將會變得更加孤單。外資熱電廠在這個冬天來臨時開始集體退出中國市場。 2004年3月,美國電力公司以245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持有并經營的河南南陽浦山電廠70%股權轉讓給南陽市能源投資公司。首家以BOT方式進入中國發電市場的法國阿爾斯通公司轉讓其持有的廣西來賓電廠B廠項目40%的股份,目前已經宣布撤離中國市場。美國賽德能源在中國的代理公司也出售了東莞厚街電廠、唐山熱電和蒲圻賽德發電有限公司的股份。全球第三大能源巨頭美國邁朗公司出售了其在山東國電和廣東沙角某電廠的股份,并撤銷了駐中國辦事處,全線退出中國市場。 一切都在指向一個事實——在中國,外資熱電廠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中國機會似是而非 在安德森剛剛搬遷的稍顯凌亂的辦公室,這個瘦削的美國人用一種急切的語氣向《經濟》記者描述著他們的淘金夢。顯然他想通過媒體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前很少有外資公司會如此爽快地同意媒體的造訪。 1996年太平洋頂峰公司在新加坡成立的時候,主要從國外的一家保險公司籌集到資金,進行融資,“當時考慮的是給東南亞這些小的國家的電廠提供一些法律和財務方面的服務”。1996年夏季和秋季的時候太平洋頂峰做出一些策略性的決定——全部著眼于在中國的投資和發展。 “當時公司的規模也不算大,主要看怎么著眼于攻一個區域,而且大家也知道在中國的發展機會是最多的,首先一點是考慮到那么大的一個市場,”安德森說。 1992年、1993年中國電力部部長史大楨到紐約去訪問,曾公開表示中國將放開電力,歡迎外資來中國投資。正是這樣一種表態,很多國外的大公司覺得中國是一個新型市場,紛紛組團來中國考察。第一華盛頓亞洲(控股)有限公司就是第一批進入中國電力市場的美國投資者。國內一位研究能源問題的專家用“饑不擇食”向《經濟》描述著當初中國政府的初衷。 安德森他們最終選擇投資的是熱電聯產項目。“當時中國政府也希望人們去投資一些大的電廠,與此同時也鼓勵一些熱電聯產方面的公司前去投資。熱電聯產對于一些小的城鎮,不管從環境還是經濟上來講都是特別有利的。” 安德森告訴說,熱電聯產是環保能源技術中最有代表的項目,即在生產電能的同時也以熱水或蒸氣的形式供應熱能,與熱電分產相比較,熱電聯產在能源效率和資源利用率方面都有極大的優勢。 但是1998年開始,中國開始出現電力過剩,一方面電力過剩,一方面電網建設不足,政府開始打擊小電廠,像安德森這樣的環保型熱電廠一般規模不大,處境開始變得非常艱難。 “由于這些外資熱電廠并不屬于電力公司,不屬于壟斷企業之內,就變成了第一輪打壓的重點。”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說,“中國的實際情況就是誰搞環保,誰搞節能就是重點打擊的對象,外資熱電廠就是一個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