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微星光工程:讓中國芯光耀世界(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17日 19:47 《經濟》雜志 | ||||||||
豪華的精英團隊 早在1999年回國創辦企業之前,張輝、鄧中翰等中星微核心成員在美國都有創業的經歷。五年內獲得電子工程、經濟管理和物理學三個學位的鄧中翰,是伯克利大學建校130余年
1997年,鄧中翰在美國硅谷創立了集成電路公司PIXIM,任首任董事長,2000年該公司創造了每秒拍攝8萬次的世界紀錄,其市值也達到1.5億美元。鄧中翰的伯克利校友張輝也曾就職于朗訊貝爾實驗室,畢業于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楊曉東則先后在英特爾及惠普總部擔任高級工程師。 如今在中星微的200多名員工中,10%左右為海外歸國人員,90%是本土人才,“我們非常注重海外人才和本土人才的融合”,張輝說,當初中星微選址中關村,看重的就是中關村經過20多年的積累,已經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質的科技人才,他們對國內環境和國內市場的理解較為透徹,同時還具備一定技術實力,“我們回國之后,與他們融合,使得中星微同國內企業不一樣,同國外企業也不一樣”。 復制“硅谷” 著名科學家周光召院士曾在談及中星微時說,與先前大多數科技企業所采取的“研究所機制”不同,中星微按照“硅谷機制”的模式,在市場化、產業化方面為國內企業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如果跟不上高科技市場的快速發展,科技產品還沒有占領市場就會被淘汰”。 事實上,在中關村這一塊“風水寶地”,中星微推行的是一種獨特的模式,即以中國相對有競爭力的人力成本,來實現硅谷同樣的工作效率。對此,張輝說,在人力資源儲備、中小型創新企業群落以及創新氛圍和理念方面,中關村同美國硅谷頗為相似,但在產業發展的規范體系及投融資環境方面,中關村與在成熟的市場環境中發展起來的硅谷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但隨著中國完全融入世界市場,國家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僅靠引進創新是不行的,而必須轉向“開放型自主創新”,在自主開發的同時必須與國際接軌。“這是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階段,也是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最佳時機”,張輝說,中星微的優勢就在于很好地整合了海內外資源。 這恰恰切合了美國硅谷科技企業的發展路徑,即非常重視國際市場的開拓和國際合作,因為當今的高科技行業早已進入全球競爭的時期,“在任何地方賣芯片,都是跟國際上各大芯片廠商競爭”,為此,中星微在硅谷這一世界技術中心也設立了分公司。 張輝說,由于離中國這一龐大的市場更近,使得中星微在市場的把握和定位方面更快更準,如在2002年4月“星光二號”問世之后,隨即便被惠普、創新科技等國際知名企業所采用,數月之后就占領韓國電腦可視通70%的份額。2002年12月,“星光四號”研發成功并實現產業化,2個月之后便被美國第一大CDMA運營商SprintPCSMMS采用,三星、波導、聯想等企業也以此開發了彩信手機。 據張輝透露,早在美國的時候,他們在了解微軟之后便萌發了“一定要跟它合作”的想法,而后在制訂商業計劃時,中星微便將這一國際軟件巨頭作為了同軟件行業合作的首選目標。2003年9月,“微軟—中星微多媒體技術中心”在北京成立,一年之后,雙方在軟硬件結合的多媒體應用技術的開發上,已取得重大突破。 2004年2月,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東芝、三星、西門子等國際巨頭在內的國際移動行業處理器聯盟(MIPI)宣布,其會員增至39名,在這一幾乎囊括移動設備產業鏈各方力量的行業組織里,中星微作為惟一的中國廠商名列其中。英國路透社評論說,“此次與移動行業的國際巨人比肩而立,中國的芯片業將在全球3G多媒體平臺標準的確立中發揮重要作用”。 借鑒“硅谷經驗”,2004年9月,中星微從美國融到了2200萬美元的風險資金,而眼下,世界著名投行摩根斯坦利正在幫助它做海外上市的相關準備工作,不出意外,數月之后,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將會出現中星微的名字。 在去世寧大廈15層的電梯里,一位戴黑框眼鏡的小伙子正要去應聘圖像算法工程師的職位,這位北京科技大學的研究生說,他并不在乎中星微的報酬有多高,最重要的是,在那里他能夠體驗到美國硅谷的創業氛圍。 (詳情請見《經濟》雜志1,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