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到朋友家喝酒,朋友說:“今天高興,喝名酒全興吧。”搬出來一件“中華全興”。打開一嘗,全沒有全興酒綿軟適口,回味悠長的特色。拿過包裝仔細一看,哪是什么全興酒,原來是聽都沒聽說過的“全與”酒!若不是商標處有一個不起眼的“Quanyu”拼音,還真讓人分辨不出是“全興”還是“全與”。其他圖案、說明也相差無幾,一個印有“品全興,萬事興”,一個印有“品全與,萬事興”,就像一對孿生兄弟。
如說“全與”與“全興”純屬巧合,怕沒幾個人相信。如今有一種現象,只要一個名牌的興起,很快就會有與之十分相似的產品出現。“杜康酒”暢銷,馬上就有“社康酒”問世;“百樂氏”受歡迎,沒幾天就有“白樂民”上市……有人把這種現象稱作“傍名牌”。
企業創一個名牌很不容易,需要幾年甚至幾十上百年的努力,耗費無數人的聰明和才智。傍名牌,說穿了,就是想借名牌產品的名聲和信譽,謀取不正當的利潤。由于“傍”字輩的質量、信譽往往欠佳,“傍名牌”者在自己獲得巨額利潤的同時,必然會給被“傍”者的聲譽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這種行為,無疑是對名牌產品無形資產的巧取豪奪,與攔路搶劫沒有什么區別。
如今,我國的市場經濟還不十分成熟,一方面是國人的消費觀念正逐步轉變,崇尚名牌,品牌消費正日益成為時尚,另一方面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名牌產品無論是數量還是品種,都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加上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有些地區在很多行業都沒有自己的名牌產品。于是,一些企業就又打起了“傍名牌”的主意。由于“傍”字輩大都有合法的營業執照,個別政府官員、執法機關暗地里能從這里得到好處不說,更重要的地方在于,這些企業能支撐起地方稅收,增加地方政府首長在任期內的政績。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本地區的短期經濟利益,千方百計地制造障礙,阻止別的地方的名牌產品搶占自己的“地盤”,對本地區企業“傍名牌”現象熟視無睹,在一些地區,企業“傍名牌”已成了公開的秘密。部門利益、地方利益糾纏在一起,查處起來有很大的難度。
如今,全國上下打假風聲日緊,靠假冒名牌的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而“傍名牌”現象卻方興未艾。從某種意義上說,“傍名牌”比假冒名牌的危害更大,有人把“傍名牌”稱作是“經濟白血病”,可見其對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的危害有多么大。因此,在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有關執法部門、地方政府要擯棄地區偏見,從嚴從快的打擊“傍”字輩,給名牌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保護企業創名牌的積極性,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稿源:紅網)
(作者:王文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