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稅改重在各方利益平衡 程序很關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4日 10:21 南方都市報 |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2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我國已經制定征收汽車燃油稅的方案,并將擇機在全國公布推行。 這一說法將已經議論了七年的燃油稅改革問題再次提到人們面前。早在1994年,有關部門即正式提出開征燃油稅的動議。1997年全國人大通過的《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費”替代養路費等,擬于1998年1月1日起實施,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決定。1998年10月
到2001年1月4日,時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的金人慶透露,燃油稅出臺工作已就緒,將在適當時候開征該稅種。過了一年,金人慶再次稱“燃油稅將擇機出臺”。國家稅務總局換了局長,但仍在擇機:謝旭人局長于今年1月11日表示,關于燃油稅改革的方案,經過幾年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意見,但需要在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推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至少已經是第四次表示將“擇機推出”了。 從這些說法的口氣看,現在顯然不是好時機,那么,究竟什么樣的時機才算比較合適?沒有人知道,也就是說,燃油稅究竟何時推出,實在仍屬未知之數。 這也不難理解。燃油稅改革涉及很大難題,對此人們已經談論很多:開征燃油稅后,是否繼續允許高速公路收費?究竟在哪個環節征稅,是在生產環節,還是燃油零售環節?征收上來的稅款如何在中央與地方之間分配?農業、建筑、發電等不使用道路的部門如何獲得免繳燃油稅的燃油?等等。 不過,一項被人們普遍認為利大于弊的改革措施,卻可以一拖七年,迄今仍然在等待時機,在立法與決策歷史上,也算一個異數。這或許體現了立法與決策的審慎。但審慎并不等于沒有道理地拖延。 拖延的主要原因恐怕在于,如何平衡上述各項難題中所隱藏的各方利益。 燃油稅改革,首先會影響到不同政府部門間的利益格局。比如:公路養護部門將無法直接得到養路費,只能找稅務部門要養路費;在稅務部門內部,地稅與國稅的收入也會有升有降;當然,農業管理部門、建筑、電力等部門也想維護本行業利益;在燃油生產、銷售行業,各企業的利益也會受到影響。平衡如此眾多互不協調甚至直接沖突的部門利益,顯然超出了稅務總局的能力范圍。稅務部門恐怕無力改變某個行政部門的管理權限。 然而,近幾年來,關于燃油稅改革,似乎一直是稅務總局唱主角,至多不過是行政機關之間互相協調。這種內部協調有好處,但也有弊端。究竟各方面持有什么立場,因為什么理由支持或反對燃油稅,外界不得而知。在這種情況下,民眾無從判斷各個部門所持的理由是否合理正當。 恐怕正是由于缺乏外部監督,才導致協調的過程效率低下,一拖七年,議而不決。因為,僅靠內部協調和無外部壓力,各部門通常無意作出妥協,積極尋找解決之道。 同時,燃油稅改革涉及數億人的利益,不同類型的消費者,比如大排量汽車與小排量汽車的車主,轎車與貨車的車主,其間的得失將各不相同。而根據法治財政的基本原則,稅制改革應當征得納稅人或他們的代表的同意。僅由稅務部門自行決定一項稅制,或僅靠行政協調出臺一項如此重要的稅制改革方案,可能不利于順暢地實施該方案。法律或稅制能否順暢實施,取決于人民是否自覺遵守,而人民是否自覺,則取決于人民是否認可。 考慮到上述兩個因素,最好是將燃油稅改革的問題提交全國人大,由全國人大通過完整的立法程序,廣泛地征求各個部門和各個群體的意見,從而在最終的改革方案中,恰當地平衡各部門、各群體的利益。一項優良的改革措施,總是經由理性的妥協而確立的,而惟有在公共論壇上,在民眾的關注下,理性的妥協才有可能達成。 幾乎所有人都承認,實行燃油稅改革,總體而言,利大于弊。因為,它體現了公平原則,可以抑制公路亂收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導民眾節能,甚至可以解決屢禁不止、愈演愈烈的貨運車輛嚴重超載問題。既然如此,明智的做法就是在經過縝密籌備之后,推出這項改革措施。拿燃油稅改革來說,海南省也已進行了嘗試,可以為全國人大的立法提供很多有益的經驗教訓。 燃油稅改革方案拖了七年仍無法實施,我們恐怕應當從中學會一點:沒有恰當的立法與決策程序,優良的改革就可能被耽誤。燃油稅改革方案能否得到順暢實施,既取決于方案本身是否科學、合理,更取決于制定改革方案的過程本身是否合乎法定的程序,是否讓各方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訴求,并在最終的方案中,力求各方利益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