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中國制造的命門(4)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7日 16:38 《全球財經觀察》 | |||||||||
如何鑄造中國品牌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定的簽署,將會給中國產品進入東盟市場打開方便之門。但是,如果中國產品不樹立自己的品牌,這門還是只能算開了一半。
馬來西亞曾三屆連任馬中商會的會長顏清文說,中國制造在馬來西亞或者說整個東盟市場上要面對的不是當地制造商,東盟國家的小制造商早在前幾年就開始轉向,要不開始專門加強設計,加強品牌營銷,把加工廠辦到成本低的印度、越南去,要不就關門了,已經不成為中國的對手。但是,和日本、歐美制造業的沖突看起來是不可避免。 對產品整體銷售頗有研究的李貴超從1990年代就投資中國的廣告市場、教育市場,對中國制造品頗有研究。他認為,中國家電制造商應該研究日本和韓國品牌。 “(日本和韓國品牌)非常國際化,全部有英文名字,而且朗朗上口。它們在1980年代、1990年代分別走了一條世界營銷的道路,這是中國企業需要學習的。” 李貴超說。 李貴超認為,與歐美市場相比,東盟市場更有潛力,因為大批的中間階層正在興起,他們的購買力一直很強,而從銀行貸款購買電器、汽車正成為低收入階層的新習慣。 “如果在這時候,中國的一些附加值高的產品能夠營銷成功就好了。” 李貴超說。 相比之下,馬亞西亞已經意識到,和中國競爭勞動力市場毫無意義,而值得做的是如何取巧,將制造品附加更高的價值。為此,馬亞西亞的政府和銀行業已經準備了大量援助本地制造業品牌化的“援助貸款。” “沒有人懷疑中國的制造業會在幾年后大舉進攻東盟市場,但是,這取決于中國企業目前的調整,實際上,最發達的家電行業在東盟已經碰壁,中國要最終進入這個市場,還要慢慢發展,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 馬中商會會長楊天培說。 聯系記者Wangkai@gfo.cn [上一頁]  [1]  [2]  [3]  [4] 《全球財經觀察》系列專題報道: 相關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