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國-東盟 唇齒間的機會(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7日 16:26 《全球財經觀察》 | |||||||||
新興領域的中國之憂 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嶄新的馬卡迪區域,最昂貴的辦公樓RCBC大樓的18層,菲律賓半導體和電子工業聯合會總裁圣地亞哥反復向《全球財經觀察》強調一句話:“半導體和IT行業現在是菲律賓發展的驅動器。產值已達35.75億美元,占菲GDP的38%。”接著,他用生疏的
可能令多數中國人意外的是,菲律賓的電子行業水平非常之高:世界上10%的半導體制造都在菲完成;50%的2.5英寸的硬盤設備,10%的3.5英寸硬盤設備出產在菲律賓,英特爾最大的微處理器和閃存測試設備都在這里生產,菲律賓的TEXAS工廠為諾基亞生產全部的數字信號處理系統,西門子和愛立信80%的系統制造也在菲,三分之一的東芝的筆記本電腦制造也在這里。這些數字非常有說服力。 難怪圣地亞哥提到印度的競爭時揮了揮手,認為印度現在還不能和菲相提并論:“我們每年培養10萬名電腦工程師,素質可以和日本、韓國的電腦工程師相比;英特爾在菲律賓的公司有200名發展工程師、70名軟件工程師,幾乎是世界最大的研發中心之一。在這個產業上,我們直接和日本競爭。但我們的人力費用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你說我們的競爭力強不強?” 談到中國,他認為中國的電腦行業肯定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但現在更應該和菲合作,因為競爭的基礎還不扎實。“中國目前最具優勢的其實是在技術含量不夠高的加工方面。2003年,東芝將一個大廠建在了中國,但管理和技術人員很多是從菲律賓的TEXAS工廠調過去的。” 也許,中國IT業的現狀可以從馬來西亞最大的電腦展上看出端倪:展會全是SONY、HP、IBM的天下,連在馬來西亞有一定知名度的臺灣品牌宏基電腦都沒有一席之地,雖然,馬本國的IT研究和制造都不算強大。 但是,在馬來西亞最大的多媒體超級走廊,可以看見馬政府促進本國IT產業的決心,多媒體超級走廊項目(MSC)離吉隆坡大約50公里,中心地點布特拉加也城完全是新建好的電子城市,完全利用電子網絡運轉。該計劃負責人之一陳龍萬博士介紹:“我們對從境外來此投資的公司允許其擁有100%的股權,100%的引入國外技術工程師,10年贏利稅豁免。”在這樣的優惠條件下,一批國際化的公司在當地迅速涌現。 這些公司中不乏馬來西亞本土公司,MSC非常滿意于像IRIS這樣國際化的本土電腦公司,雖然只是E通用卡一個項目,就已經達到很高國際化的程度——該公司產品基本占領了中東市場和30%的歐洲市場。從1998年開始,致力于鉆研這項技術的TONY還很年輕就獲得了政府的支持,當時主管科技部的一位官員告訴他:“你把你能做的東西拿出來,展示給我們看,我們就會用它的。”短短幾年,他就憑借這個項目獲得了國際市場。MSC官員很滿意地評價說:我們的國際競爭是在國家基礎上進行的。 在MSC注冊的1162家公司中,除去本國企業之外,歐洲和北美仍然排在前列,分別占總數的8%和4%,然后是印度和新加坡,均為4%,日本占1%,而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僅占1%。陳博士這樣評價中國的IT產業:“你們發展很快,而且有大量的海歸,你們的華為和中興都準備借助我們為跳板,進一步進入國際市場。但目前,我們的國際化人才和高端研發還是勝過你們的。”放棄了電子產品制造業的馬來西亞顯然準備在軟件開發上進一步有所作為,這樣的錯位競爭態勢一旦形成,在短時間內可能就難以改變。 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新領域帶頭人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中國市場的開放:“加入東盟貿易區之后,我們肯定會有更大的作為。”兩國的相關產業帶頭人都看見了中國IT市場的巨大和研發能力的不夠強大,提出的規劃也是不約而同地相似:“我們提供研發軟件和技術支持,而中國和印度是我們的大加工廠,這樣我們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會更強大。”顯然,如果果然按照他們的規劃進行,則中國的IT領域將始終落后。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全球財經觀察》系列專題報道: 相關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