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廣東外源型經濟又成靶子?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2日 17:03 《長三角》專刊

  □廣東社科院研究員 丁力 □本報華南分社記者 韓建清 □本報華東分社記者 吳焰

  開放引資之路當堅定不移,但對外源型經濟的風險應及時規避。

  我省增強綜合競爭力的主要問題是增長后勁不足,其中對外源型經濟過度依賴是問題的關鍵。

  要警惕對“外源型經濟崇拜”與“內源型經濟歧視”,要注意我省經濟的“拉美化”傾向。

  外源型經濟幫助我省輕易跨過了工業化初期的第一道門檻,初步解決了原始積累的難題,但是,進入工業化中期后,這種過度依賴外源型經濟的做法開始逐漸暴露出它的弊端,集中體現在我省自主技術創新能力的缺乏上。

  誰解決內源型經濟發展有水平,誰就比別人更有競爭力。

  外源型企業是廣東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組成部分,外源型企業也需要逐步實現產品的升級換代,但是,我們無法完全依靠外源型企業來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來推動全省的工業化進程,推動的主要力量只能來自內源型企業,來自廣東自主技術創新能力的培育。在這一點上,我們不能對他人有任何幻想。

  ——摘自廣東省社科院《2004年廣東省區域綜合競爭力評估分析報告》

  外源型經濟的功與過

  吳焰:不久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競爭力評估研究中心對公眾發布了《2004年廣東省區域綜合競爭力評估分析報告》。報告中頗引人注目、也是引起議論的一點是:對廣東外源型經濟進行了深刻反思。作為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競爭力評估研究中心主任,也是該報告的主要研究者和執筆人的丁力先生,請問:是什么原因讓你們在研究廣東綜合競爭力過程中把靶子對準了“外源型經濟”?

  丁力:聲明一下,外源型、內源型這些概念,并非我們發明。我們也不是為吸引眼球而把“外源型經濟”作為靶子來批,而是在研究、評估、分析廣東競爭力現狀及發展后勁中,越來越發現:許多表象后面的深層原因,都與外源型經濟的發展有關。可能過去人們更多地只是看到它正面的、積極的影響,忽視了負面效應。特別是,隨著廣東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這樣一個發展轉折點的到來,外源型經濟面臨著巨大挑戰。作為研究人員,我們有義務作出一些趨勢預判。

  當然,需要明確的是,我們所指的外源型經濟,是指一個地區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區域外部力量推動的經濟體,與“外向型經濟”不是一回事。

  韓建清:實際上,這已是丁力課題組連續第3年對廣東競爭力進行“體檢”了。對外源型經濟的負面影響,在他們前兩次報告中也提及過,但本年度報告分析得更詳細,觀點也更為激烈。當然,引起的議論也更多。

  吳焰:都有些什么議論?

  韓建清:有一個細節。那天,報告對外發布的新聞會上,課題組在分析外源型經濟的潛在風險時,省社科院領導同時不停地多次解釋:外源型經濟對廣東的發展功不可沒,不能抹殺外源型經濟在廣東發展中的作用。

  丁力:這也難怪,外源型經濟是廣東的命根子唄。我也有一個細節可以透露:2004版報告完成后,我們曾擔心話題敏感不宜公開,向省里主要領導請示,結果報告遞上去第二天,省領導就批示同意全部公開。

  韓建清:其實,對外源型經濟的反思,廣東這幾年也都有。丁力他們課題組的觀點,盡管大家認為有點“極端”,但還可以大體接受。因為,大家對發展外源型經濟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都有各個側面的理解,而像丁力他們這樣認真研究、條分縷析地深入剖析的不多。

  吳焰:我聽說,丁先生因此被一些人評價為“不把外源型經濟批到頭就絕不罷休”?

  丁力:別冤枉我。我跟外源型經濟可沒仇。我們課題組的共同觀點是:外源型經濟是廣東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和重要力量,在廣東從農業大省向工業大省的轉變中,在全省工業化進程中,外源型經濟功不可沒。問題不是要不要發展外源型經濟,而是如何發展,如何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外源型經濟的升級換代。

  經濟全球化不是利益全球化

  吳焰:此前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外源型經濟不僅解決了一些地區投資的問題,更給當地帶來了就業、稅收甚至理念的創新。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外源型經濟更被視作理所當然,許多地方還把招商引資作為當地一項最重要的法寶。

  丁力:確實,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提出外源型與內源型經濟的劃分,容易受到理論上的質疑甚至實踐上的否定。其實,經濟全球化并不意味著利益全球化,而是競爭全球化與資源配置全球化。所謂雙贏,只是一種可能性,并不存在客觀必然性。認識不到這一點,以“不圖所有但圖所在”的天真想法去指導實踐,我們將會為此付出代價。

  吳焰:你是在否定“不圖所有但圖所在”的思路?

  丁力:我是說很難做到。事實上,哪一個地方政府到頭來不還是要計較企業的“你們、我們、他們”之分嗎?

  韓建清:是的。上海縱使有那么多跨國公司落戶,不也是心急如焚地呼喚“回來吧,上海本地名牌產品”?

  丁力:所以,要特別警惕“外源型經濟崇拜”與“內源型經濟歧視”現象。廣東經濟也要謹防“拉美化”傾向。

  吳焰:廣東出現“拉美現象”的可能性會有多大?

  丁力:難說。拉美現象的本質是以犧牲本國經濟與資源控制權來實現階段性的快速發展。與拉美現象不同的是,廣東外源型經濟在政府主導下直接進入了出口導向階段,幾乎沒有進口替代階段的技術溢出效應,因而推進本地工業化進程的力量更弱。

  如果從GDP與GNP的角度看,可能更容易理解。前者突出在哪里創造財富,后者強調由誰創造并擁有財富。而從這兩個指標看,近年來廣東GDP經濟增長較快,總量較大,但是從GNP來看,在2003年廣東生產總值中有2300個億的財富屬于非本地居民,這部分近幾年一直占著全省GDP的20%左右。

  小心外源型經濟陷阱

  吳焰:丁先生說到了廣東外源型經濟的負面影響以及風險,這種影響和風險到底有多大,以至于你們必須一而再、再而三地發出警告?是已經發生了,還是潛伏的?

  丁力:外源型經濟造成了廣東區域經濟面局上目前獨特的、又是令人不安的“二層結構”特點。即:以本土的內源型經濟為基礎,上面覆蓋著一層外源型經濟。由于這兩種經濟在資金、技術與市場上的割裂,很難相互交融與滲透。全省外源型經濟主要集中在以香港為物流中心的珠三角地區,該地區外源型經濟2003年占全省90%以上,其它地區由于距離較遠,接受外源型經濟覆蓋的機會很少,經濟水平落差很大,由此造成珠三角與周邊地區特有的經濟斷層現象。

  外源型經濟還造成了目前廣東突出的外來勞動力眾多與本地“二世祖”(指有錢有閑但不就業的當地人)現象的矛盾與管理難題;而現階段大多數外源型企業,不管你怎么理解,再怎么強調環保,必須承認,它還是他國、他地不適合于本國本地發展的、技術含量較低、對環境有破壞、追求廉價勞動力等比較優勢的企業,幾乎可以肯定,環境、資源的代價是不可避免的。

  韓建清:這些影響已經出現了。

  丁力:我們經過一系列分析評估后認為:如果還是像過去一樣,繼續過分依賴還處于較低水平的外源型經濟,很可能令廣東今后面臨的挑戰更大。

  吳焰:此話怎講?

  丁力:以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為標志,廣東正處在從工業化初期進入工業化中期的重要歷史轉折時期。這個歷史轉折也給外源型經濟提出了兩個新挑戰:一是動力不足,二是能力不足。

  先看動力。由于廣東現有的外源型經濟市場主要在境外,在國際市場的低端部分,這部分需求具有一定的剛性,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產業分工更加強化了這種需求,從原來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演變成為今天的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成為經濟較發達國家需要的以廉價勞動力資源為主的生產制造業基地。這種分工帶來了廣東產業結構調整的困難。

  再看能力。在廣東的外源型企業中,港澳臺企業占有相當的比例,這些企業中許多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是廣東近年來外源型經濟新的增長點,期待它們來彌補廣東產業轉移的空洞同樣不現實,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佳選擇不在廣東,甚至也不在華南,而是上海、是長三角甚至我國的中部與西部地區,我們不可能再借助外源型經濟完成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

  廣東增長后勁乏力

  吳焰:丁力先生,你們又是根據什么作出“廣東增長后勁乏力”的判斷?

  丁力:我們以1996年作為基數,發現:廣東經濟增長累計落后于浙江30個百分點,落后于江蘇與山東20個百分點,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5個百分點。廣東經濟雖然也在增長,但增長后勁不如別人。尤其是1999年以后,全國經濟增長重新加速,增長后勁重新趨強,其中以浙江的后勁增強最快,其次為山東與江蘇,廣東的增長后勁雖然高于全國,但與浙江、山東與江蘇等沿海省市比較,差距不小,并且伴隨著某種不穩定性。

  吳焰:你們甚至預言:2005年廣東就會被山東趕超?

  丁力:形勢的確不容樂觀。

  韓建清:有意思的是,盡管山東就緊隨廣東其后,但廣東人似乎更看中的是來自江蘇、浙江的壓力。我想,其中原因可能是:雖然兩省都是GDP跨過1萬億元的省份,但廣東人引以為榮的是,廣東稅收是山東的1倍多,因此山東“不足為廣東懼”。

  吳焰:后勁增長乏力,是什么原因呢?

  丁力:原因很多,我們的分析是從需求結構、供給結構、效益結構、區域結構等方面展開的。

  吳焰:但我注意到,你們的報告最后還是要把“乏力”的板子特別打在外源型經濟上。

  丁力:這是因為,在結構分析中,很多因果、直接或間接影響中,都程度不同地與外源型經濟有關聯。

  比如,廣東經濟增長后勁的主要力量來自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與制造業。在全省工業總產值中,外源型經濟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是,廣東現有的外源型企業勞動生產率普遍較低,不僅低于江蘇與山東,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增加值率也低于30%的全國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外源型企業技術含量不高,創新能力不強。

  再如,由于加工貿易主要由外源型企業承擔,實行的是“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對區域經濟的關聯帶動作用比較有限,特別是對全省增長后勁提升所需的資金、技術、人才與市場等重要資源的積累,貢獻不大。等等。

  吳焰:這是外源型經濟的硬傷?

  丁力:準確地說,它是發展中國家與地區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在工業化初期出現的一種歷史現象。

  據有關研究披露,三資企業來中國大陸投資主要有兩類動機:一是利用我國廉價的勞動力與土地資源,二是進軍與占領國內市場,不同的戰略采取的對策是完全不同的。

  至少在廣東,跨國公司與境外企業來此投資的主要動機大多來自第一類,這類動機造就了廣東獨特的外源型經濟運行方式:在省內集聚了大量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企業集中在以香港為物流中心的珠三角,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成為主要對外貿易方式,以土地、房屋租賃為主的經濟服務化代替了工業化,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的溢出效應比較有限,等等。由于這種經濟運行方式對周邊地區的經濟輻射與帶動作用有限,跨國公司與境外企業很難將與第二類動機有關的技術研發、市場營銷、區域總部等重要職能落戶廣東,廣東將沿著強大外源型經濟發展慣性,繼續成為跨國公司與境外企業總部利用比較優勢進行生產的世界制造業基地。

  羊?狼?虎?

  吳焰:根據你們的研究成果,如何化解或者是規避外源型經濟的風險?

  丁力:建議有四。第一招,加快廣東外源型經濟升級換代的步伐。

  吳焰:你前面已提醒說,外源型企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有很大難度,大家不要抱不切實際的幻想。

  丁力:是,但這不等于說廣東的外源型經濟就無所作為。比如,可以通過制度創新與政策調整——像對有較高增加值率的外源型企業進行減免稅甚至必要的生產補貼——引導和要求外源型企業走上技術創新道路。

  韓建清:從以往的實踐看,這個空間還是有的。

  丁力:第二招,是開放國內市場,改變目前全省外源型企業重心在外的基本格局,讓這些實質更像是一個生產車間的“無根企業”,通過進入國內市場,成為“扎根企業”,從而實現外源型企業內源化。而不是十面埋伏的“二層結構”。

  吳焰:第三招呢?

  丁力:就是要克服內源型經濟發展中的“市場失效”,加快內源型經濟發展的步伐。

  韓建清:我在采訪中有個很深的體會:廣東人最看好浙江發展內源型經濟的經驗。不過,也不會完全走浙江的路子。廣東省經貿委的一份年終報告曾說,內源型經濟需要調整之處,恰恰也是最能吸引外資之處。結合起來,吸引外資將更有針對性、更具成效,本地經濟就能更快發展。這可能就是廣東發展內源型經濟的獨特之處吧。

  丁力:借鑒不是照搬。事實上,作為浙江經濟發展經典的溫州模式近年來也受到了挑戰。我們有理由對包括溫州模式在內的浙江經濟的增長后勁提出質疑,但不能因此而輕易否定溫州模式。特別是,他們的市場擴張與占有能力令人欽佩,也是廣東內源型企業最為欠缺的。這也是我們建議的第四招。我這兒有一比:如果把廣東坐商比作是被圈養的“羊”,浙江商人便是放養的“狼”,羊是打不過狼的。當然,倘若浙江的民營企業能與上海的技術創新能力無縫結合,那便是一只百獸之王———“虎”了。

  吳焰:去年我與丁力先生也曾有過一次“對話”,見報文章標題就是:《珠三角境遇提醒長三角:力避“外源型依賴”》。

  丁力:對。我現在還要更強調這一點。作為國內外源型經濟歷史最長、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廣東面臨的難題,值得長三角地區尤其是外源型經濟同樣發達的江蘇認真吸取,以便規避風險。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拉美化新聞 全部蘇南新聞 全部廣東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印度洋地震海嘯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楊振寧登記結婚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5年新春購房指南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