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北京1月1日電 (記者 宋振遠) 被專家譽為“中國農民增收年”的2004年,我國農民收入走出了連續7年徘徊不前的陰影。盤點全年的“三農”工作,一些引人注目的“關鍵詞”生動地體現了這一變化,同時也向人們展示了未來的發展走勢。
之一:“重中之重”
(背景)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
(點評)這一重大決策顯示,中央正站在全局的高度重視發展農業,動員全黨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持農業。這是明確的政策宣示,預示著我國著力解決“三農”問題、提升農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協調發展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已經形成。
之二:“統籌城鄉發展”
(背景)中央提出,我國現在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正處于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點評)這一科學判斷顯示,農業在我國是安天下、穩民心的基礎產業和戰略產業。因此,跳出“三農”看“三農”,解決農村發展“短腿”,統籌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已是一種歷史的選擇。
之三:“兩項減免、三項補貼、四項保障”
(背景)中央2004年一號文件的出臺,是時隔多年以后“三農”工作在全黨工作位置中的“標志性回歸”。它包括9個方面22條,其核心政策是“兩項減免,三項補貼”,即取消農業特產稅,5年內減免農業稅;推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和大型農機具購置補貼三項補貼政策。隨后,中央又補充追加了“ 四項保障”措施,即堅決保護耕地、加大農業投入、嚴控農資價格和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
(點評)這些惠農政策顯示:新時期我國農業政策體系的基本框架正在形成,其特色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真金白銀”“實實在在”,表明“三農”工作正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有序推進。
之四:“恢復性增長”
(背景)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2004年我國糧食總產在全黨全社會的合力推動下出現重要轉機,預計全年糧食總產將達到2550億公斤的預期目標。特別是夏糧比上年增長4.8%,扭轉了連續4年減產的局面。
(點評)這一良好勢頭顯示,我國糧食生產正穩健地走出低谷,出現了恢復性增長的“拐點”,為今后農業持續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增加了重要籌碼。
之五:“政策好、市場活、人努力、天幫忙”
(背景)這是農業部負責人對2004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評價。需要指出的是,在四大因素中,最關鍵的、最具決定性的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決策的政策效應。
(點評)這四句話形象、貼切,可謂2004年“三農”工作的經典概括。數字表明,2004年,各級財政對農業的投入總量超過2000億元,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全年農村信用社支農貸款增加近2000億元;全年支農“三項補貼”達到140多億元,其中用于糧食直補的資金達116億元;全年用于農業的國債項目資金376億元;全年安排農村扶貧資金120億元。與此同時,2004年“兩項減免”政策使農民減負302億元,中央財政為此安排轉移支付219億元補助地方財政減收缺口。
之六:三個“不可低估”
(背景)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農業部負責人對2005年“三農”工作形勢的估計:第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并沒有根本改觀,2005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實現糧食穩定增產的難度不可低估;第二,農民增收仍然處于艱難的爬坡階段,制約收入持續增長的障礙還沒有根本消除,保持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難度不可低估;第三,“三農”工作正處在關鍵時期,面臨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即將結束、國內外市場競爭更加嚴峻的挑戰,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的難度不可低估。
(點評)這一判斷表明,中央對解決好“三農”問題有著清醒的認識,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這也就意味著惠農政策將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為此,在部署2005年“三農”工作時,中央提出了“三個不能”的原則,即2005年各項支農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弱;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變;已經給農民的實惠不能減少還要增加。
人們有理由相信:在今后一個時期,農民增收潛力巨大,農民增收提速可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