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研發中心紛紛涌入中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1日 18:36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丁乙乙郭艾琳發自上海 今年9月,世界領先的存儲管理軟件廠商VERITAS斟酌已久的中國研發中心終于落地北京。上海人出身的中國區總經理徐永興在北京與上海之間權衡再三,不論從個人情感和公司業績上來考慮,都更偏向于選擇上海。
按徐永興的話說,研發中心“不僅僅是組織一些技術人員做研究”,而是“人脈在哪里,研發在哪里”。VERITAS中國研發中心的三個主要職能是產品漢化、拓展本地伙伴以及開發解決方案,其實拓展本地伙伴才是設立研發中心的初衷所在。而VERITAS最為青睞的“聯想”與“浪潮”都扎根于中國北部。10月,VERITAS如愿與“浪潮”簽訂了合作協議。 和VERITAS一樣,今年,外資企業在華掀起了設立研發中心的風潮,希望通過本土化的舉措,更好地把握中國市場的脈搏。“利用中國人的智慧很劃算” 2004年對于跨國企業來說,是進一步移師中國的一年。除了各大企業競相增加投資外,中國低廉的研發費用讓跨國藥企不斷在中國境內設立研發中心,將研發項目外包。利用中國的資源研發出更多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已是跨國企業不言自明的市場戰略。“用中國人的智慧占領中國市場”,成了跨國企業2004年的風向標。 2004年,跨國藥企研發中心正在進一步實現中國本土化。每個研發中心落戶之時,都再三強調,為的是更好地開發貼近中國市場的藥品,因此,他們不斷地加大研發中心的投資額,從幾百萬提升至幾千萬,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市場低廉的研發費用,是這些跨國藥企最終選擇落腳的主要原因。 根據阿斯利康制藥有關數據統計,醫藥研發成功率不足三十萬分之一,而且整個過程需要10~20年的時間,花費高達10億美元。為了降低日益增長的新藥開發成本,一些大型制藥公司有意將部分研發工作向低成本國家轉移,中國就是其中之一。 7月,諾和諾德研發中心落戶中國時,其大中華區總裁柯瑞龍就坦言,“之所以把研發中心建在中國,是因為我們看中了中國的技術和人才”。事實正是如此,在中國,一位留美生物學博士的年薪為8000至1萬美元,而同樣的人才在美國,費用至少是中國的4倍。且有數據表明,在中國進行臨床試驗費用要比在歐美國家低30%左右。而中國大量的患者樣本,也會讓臨床試驗中樣本采集非常便捷,因此總體算來,研發成本大大降低。 賽迪顧問的黃銘認為,就中國而言,巨大的市場潛力、優秀的人才資源和優惠的鼓勵政策,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上海近期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措施,以鼓勵外資企業在滬設立研發機構。新舉措涵蓋了外資研發機構中的外籍人員出入境、外省市人員戶籍以及稅收政策等方面。凡跨國公司在滬設立研發機構的,其外籍人員出入境將更加便利;受雇于外資研發機構的外省市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相應學位的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者,工作關系可轉移進滬、戶口可遷入上海;對獨立法人的外資研發機構,其發生的研發費用可在稅前按實列支。上海之后,各地方政府都積極制定政策吸引外資研發中心落戶。渴望建完整價值鏈 IDC華東總監張明告訴記者,研發遷移熱潮背后更為深層的意義,則是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重新認識和定位。與研發中心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相對應的是,跨國公司把越來越多的地區總部和跨國采購中心也向中國轉移。跨國公司在中國構筑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銷售的完整價值鏈的迫切心情可見一斑。 7月,諾和諾德中國研發中心在北京中關村落戶,這是其在海外唯一的研發中心;10月,羅氏投入1100萬美元的中國研發中心在上海浦東“張江”正式揭幕,這是其在亞洲地區的第一個研究機構;11月,諾華再投資150萬美元,與上海藥研所簽訂了二期合作研究的協議,而此前,他們已經投入了200萬美元與中國合作了3年……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高級執行副總裁徐智群先生表示,以往跨國公司只把中國當作一個單純的銷售市場,他們在中國設立辦事處和銷售渠道,作為后勤的研發只能越洋提供支持。而當他們覺得中國已經變成一個戰略要地時,就把后勤補給基地修筑到了最前線。這意味著,跨國公司的大部隊真正要來了,并且前進的速度在不斷加快。熱鬧之下冷思考 在外資企業紛紛在華建立研發機構的熱鬧之下,也有一些專家對此表示憂慮。在10月21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北京研發機構國際論壇上,北京軟件產業促進中心主任胡青華表示,根據中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跨國研發機構在融入和帶動本地發展方面還存在“四多四少”的問題,即本地化開發多,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少;人員現場服務多,研發本地分包少;低端加工多,合作研發少;內部技術轉移多,知識產權轉移少。 然而,跨國藥企的介入,在中藥得到進一步開發的同時,也引起了業界的擔憂。我國的中藥現代化已提出了多年,但一直進展緩慢。一旦這種突破首先被洋人取得,成為外企占領中國市場的又一撒手锏,那無疑是中國市場的一大悲哀。所以,專家呼吁,外企研發中心的研究方向其實為我們的中醫藥在產業化方面的突破提供了一條很好的借鑒之路,我們確實應該從上到下引起重視,如果再不引起充分重視,中藥的研發領域也可能成為跨國公司的天下。 在中國低廉成本和市場需求下,外資企業受優惠政策所吸引紛紛在華建立研發中心,一旦這些優勢不復存在,外資研發中心會不會搬遷到中國以外的地區,幾年內,外資研發中心是否依然這么熱鬧?這是一個令人警惕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