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挺進歐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1日 18:26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沈娟發自上海 2000年,國內某知名大學電子系畢業生小周順利簽約華為,他感到自己受到了幸運之神的寵幸。華為承諾的10萬元年薪在初出茅廬的畢業生都認為是不二的選擇。進入華為之后不久,小周就有了出國的機會,他被派到海外市場工作一年。出國,似乎又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名詞。
然而一段時間以后,同學聽到的卻是小周倒不完的苦水。小周去的海外是緬甸,他要面對的是那里艱苦而孤寂的生活。 “也許我沒有趕上好時候。”小周自我解嘲地說。年末大單飛來 所謂的好時候可能就是現在了。2003年開始,華為就在歐美市場突破,到2004年的最后一個月,華為在荷蘭和美國的兩項大單也許可以讓更多的華為海外市場的工作人員有機會去這些生活條件相對優越的地方。 日前,記者撥通華為新聞發言人傅軍的電話時,他說自己正在荷蘭海牙。很快,華為為荷蘭移動運營商Telfort承建WCDMA3G網絡的消息也透露了出來。 記者從華為合作伙伴高通那里得知,在北美,華為開始與美國無線運營商NTCH推出CDMA20001X無線網絡。NTCH在加利福尼亞和亞利桑那州提供移動服務。 2004年12月,華為接連在歐美市場突圍,似乎要在這一年中最后一個月為華為海外市場銷售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增長來自于海外 華為表示,到今年為止,海外市場已經拓展到了77個國家,其中有14個是發達國家,如德國、法國、英國、葡萄牙、美國和加拿大等。 而記者注意到,在2003年市場的統計數字中,華為只是聲稱產品覆蓋到了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見2004年一年的增長不能不說是讓人欣喜的。 從2003年的317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400億元的銷售額,實際上增長的80多億元人民幣就來自于海外市場,而華為在國內市場銷售上并沒有明顯的增長。 從長遠來看,任正非的目標是在2008年,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在華為銷售中的比重是7:3,從而成為一個真正國際化的企業。歐美讓人垂涎 雖然6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成績對于華為的貢獻不可忽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發展中國家市場總有點曲線救國的感覺。 向發達國家市場挺進自然一直都是華為的目標,華為未來幾年的重點必然在歐美也是毫無疑問的。 華為公司常務副總裁徐直軍此前就表示:“對華為來講,歐洲、北美以外的市場已發展得較為成熟,未來兩年的發展重點是歐洲市場,預計明后兩年歐洲市場會取得比較大的突破。兩年后的目標則是美洲市場。”他認為,歐美市場占世界電信市場的比例非常大,如果想在全球電信設備的供應中扮演重要角色,就必須十分重視這一市場。 也因此,2004年年末的兩張來自于歐美的訂單,對于華為來說可能還是一個開始。 在荷蘭海牙,華為的訂單著實讓人興奮。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荷蘭政府首相巴爾克嫩德共同見證了荷蘭移動運營商Telfort與華為公司的WCDMA3G項目的合作。 業界普遍認為,這個合約的重大意義在于,這是中國基于WCDMA制式設備對GSM、WCDMA發源地歐洲的突破。 華為創立之初,歐洲電信業巨頭就是任正非趕超的目標。但彼時,任正非的這些想法被看作是不著邊際的,人們都稱他為“任瘋子”。 這次在美國的訂單則被華為北美地區部總裁王誠看作是“華為進入美國市場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王誠說:“美國是華為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實際上他可能還更想說的是,美國是華為難度最大的市場之一。 從華為2002年進軍美國市場之后,眾所周知的思科控訴華為事件就是企圖阻撓華為進軍美國市場的腳步。而一場官司下來,華為似乎并沒有太大的損傷,反而大大拓展了全球知名度。
|